
(1).霜和雪。《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陰氣勝則凝為霜雪。”
(2).謂經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則生意不固。”
(3).喻高潔的情操。 漢 孔融 《薦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懷霜雪。”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雖遇塵霧,猶振霜雪。” 北魏 常景 《嚴君平》詩:“ 嚴君 性沉靜,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盧仝》:“ 仝 志懷霜雪,操拟松柏。”
(4).喻指雪亮的劍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蘇渙侍禦》詩:“傾壺簫管動白髮,儛劍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劍光。”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出匣紛紛霜雪寒,入手輝輝星鬥現。”
(5).指寒光閃爍的刀劍。 唐 李白 《贈友人》詩之二:“袖中 趙 匕首,買自 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經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發。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江湖漂短褐,霜雪滿飛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霜雪,喻頭白也。” 宋 蘇轼 《行宿泗間見徐州張天骥次舊韻》:“更欲河邊幾來往,祇今霜雪已蒙頭。”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徐懷中 《西線轶事》:“一頭青絲在短短幾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間化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一折:“則見那冬淩霜雪都堆在兩眉間。”《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卻像輸了球的運動員,滿臉霜雪,十分惱怒。”
(8).喻陰冷的環境,嚴酷的遭遇。 清 鄭燮 《懷舍弟墨》詩:“含悽度霜雪,努力愛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話>再版序》:“這本《燕山夜話》雖遇嚴酷的霜雪,卻并未失去勃勃生機。”
“霜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可作以下解釋:
高潔的情操
象征堅貞、純潔的品質。例如漢·孔融《薦祢衡疏》中“志懷霜雪”,比喻人物品性如霜雪般高潔。
劍光或刀劍
形容冷冽的劍光或鋒利的兵器。元·吳昌齡《張天師》提及“霜雪”指劍光,李白詩中“玉匣閉霜雪”則暗喻刀劍的寒光。
白發或歲月痕迹
借指白發,如杜甫《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霜雪滿飛蓬”,以霜雪喻頭白。
嚴酷的環境或遭遇
喻指陰冷、艱難的處境,如《列子·湯問》“霜雪交下”暗含環境險惡。
“霜雪”在漢語中既有自然現象的直指,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意象,從品德到兵器、從歲月到境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莊子》等經典文獻。
“霜雪”是一個表示冬季天氣的詞語,它指的是白色的冰冷凍結物質。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霜雪”共有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霜”的拆分部首是“雨”,筆畫數為11;而“雪”的拆分部首是“雨”,筆畫數為11。
“霜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它最初是由人們觀察冬季天氣而形成的詞語,用來描繪白雪覆蓋地面和霜凍的自然現象。
“霜雪”的繁體寫法是「霜雪」。
《康熙字典》中,“霜”字的古時字形為「雘」,表示白色的結冰現象;而“雪”字的古時字形為「雪」,表示白雪。
1. 冬天來臨,霜雪覆蓋了整個山村。
2. 一夜之間,大地被霜雪裝點得美麗無比。
與“霜雪”相關的組詞:霜降、飛雪、落雪、初雪。
與“霜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冰雪、白雪。
與“霜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晴朗、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