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布鬥粟的意思、尺布鬥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布鬥粟的解釋

漢文帝 弟 淮南王 劉長 謀反,事敗被廢,徙居 蜀郡 嚴道縣 ,途中不食而死。民間為此作歌謂:“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後多以“尺布鬥粟”譏兄弟不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 淮南厲王 ”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尺布鬥粟,猶尚不棄,況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責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鬥粟之謡,常為陛下恥之。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以此愧陛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一》:“恭惟聖夫,篤叙天倫。尺布鬥粟之謡,自詒伊阻。”亦省作“ 尺布 ”。 唐 李白 《上留田行》:“ 孤竹 、 延陵 ,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聽。”《舊唐書·太宗紀下》:“當神 堯 任讒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尺布鬥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ǐ bù dǒu s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1. 字面與比喻意義


2. 出處與用法


3. 近義與反義詞


4. 結構特點

該成語為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謂語使用,情感色彩偏中性,但語境中多含貶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布鬥粟,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是關于它的解釋、拆分、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尺布鬥粟是指以布匹來換取粟米。它可以用來形容以物物交換的情景或者表示以貧苦的付出獲得豐盈的回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尺布鬥粟的第一個字“尺”(chǐ)是由“丨”(一橫)和“尺”(丈字的一部分)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三筆。 第二個字“布”(bù)是由“巾”(三橫)和“一”(一橫)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五筆。 第三個字“鬥”(dǒu)是一個獨體字,有四筆。 最後一個字“粟”(sù)是由“米”(二橫)和“米”(丨)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六筆。 來源: 尺布鬥粟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古代,由于缺少貨币交換的手段,人們常常用實物來進行交換。尺布鬥粟正好是其中一種交換方式,以布匹來兌換粟米。 繁體字: 尺布鬥粟的繁體字為尺布鬥粟(丈布鬥粟),與簡體字形式相同,隻是筆畫略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尺布鬥粟這個詞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用尺布鬥粟的方式,換取到了許多稻米。 2. 他曾經以尺布鬥粟地生活,現在卻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組詞: 尺刀布鬥、尺寸布卷、換鬥轉粟、甯缺勿鬥等。 近義詞: 尺換鬥米、物物交換、貨物交換等。 反義詞: 貨币交換、現金買賣等。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