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布鬥粟的意思、尺布鬥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布鬥粟的解釋

漢文帝 弟 淮南王 劉長 謀反,事敗被廢,徙居 蜀郡 嚴道縣 ,途中不食而死。民間為此作歌謂:“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後多以“尺布鬥粟”譏兄弟不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 淮南厲王 ”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尺布鬥粟,猶尚不棄,況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責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鬥粟之謡,常為陛下恥之。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以此愧陛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一》:“恭惟聖夫,篤叙天倫。尺布鬥粟之謡,自詒伊阻。”亦省作“ 尺布 ”。 唐 李白 《上留田行》:“ 孤竹 、 延陵 ,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聽。”《舊唐書·太宗紀下》:“當神 堯 任讒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布鬥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成語本義

指一尺布,一鬥粟,字面形容數量微少的物品。其核心寓意在于諷刺兄弟間因微小利益而互不相容、骨肉相殘的狹隘關系。該成語常與“兄弟不和”的語境緊密關聯,強調親情在利益沖突下的脆弱性。


二、曆史出處與典故

典出《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漢文帝之弟淮南王劉長謀反被廢,流放途中絕食而亡。民間作歌諷喻皇家親情淡薄:

“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漢文帝雖為明君,卻因權位之争與弟弟反目,此歌以“尺布鬥粟”的微小反襯帝王家兄弟情誼的破裂。


三、引申義與用法

  1. 批判親情淡漠

    用于形容血緣至親因私利争鬥,如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評漢文帝“輕信以啟諸侯之釁”,暗指“尺布鬥粟”之憾。

  2. 警示利益對倫理的侵蝕

    現代引申為對人際關系中“因小失大”的反思,如家族財産糾紛中“尺布鬥粟之争,終緻骨肉離散”。


四、權威詞典釋義


五、引用參考

  1.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原文記載,中華書局點校本(鍊接為中華書局官網,具體文獻需館藏查詢)。
  2. 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初妃後多出微賤”條,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資源)。
  3. 現代語義分析見《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0年修訂版。
  4.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2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劉潔修《成語源流大辭典》,第210頁,中華書局。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需通過專業數據庫訪問,此處提供權威出版機構官網供文獻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尺布鬥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ǐ bù dǒu s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1. 字面與比喻意義


2. 出處與用法


3. 近義與反義詞


4. 結構特點

該成語為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謂語使用,情感色彩偏中性,但語境中多含貶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案杯絆倒頒犒不當價步禱層嶂成結吃食諱食大纛丹鳳眼蛋品丹圖打帳谛實第一骨二杆發飄綱領躬逢其盛宮後滾核桃虎子狼孫簡陋減師半德假宿結體京韻大鼓疾徐畸異欄牢老不才老退居雷首轹蹸靈符聾啞南翁鋪攤千兒八百千金堰前倨後恭輕浮情紀綦毋屈指可數仁兄殺僇懾服失理時上俟次壇事陶母退師溫深無所畏忌鄉器遐年纖弱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