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rike] 〈方〉∶比喜鵲稍大的一種鳥,性猛善鳴
“虎不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方言背景:
部分網頁提到“虎不拉”作為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強大且難以控制()。但這一用法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廣泛印證,可能與方言本義混淆,需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為北方方言中的“伯勞鳥”,引申義則描述人的蠻橫态度。若需進一步了解伯勞的生态特征或方言用法,可參考鳥類學資料或老北京民俗記錄。
虎不拉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語,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非常強大、厲害或牛逼。
虎不拉的拆分部首是虍和不,其中虍是獨立部首。
虎不拉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虎不拉這個詞語最早來源于網絡互聯網,後逐漸在年輕人之間流傳開來。
虎不拉的繁體字為虎不拉。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虎不拉在古代有可能有不同的寫法。
他的表演真是虎不拉,每個人都為他驚歎不已。
1. 虎頭(形容某物的頭部像虎一樣)
2. 不可虎視(不能輕視、忽視)
3. 虎翼(形容某人或某物的翅膀像虎一樣強大)
1. 牛逼
2. 勁爆
3. 厲害
1. 虎不吃
2. 虎不撲
3. 虎不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