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樂懸 ”。1.指懸挂的鐘磬類樂器。《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其聲。” 鄭玄 注:“樂縣,謂鐘磬之屬縣於筍虡者。” 唐 高彥休 《阙史·太清宮玉石像》:“ 長安 重建 太清宮 ,琢玉石為 元元皇帝 真像,雕鐫之麗,不類人工,列太常樂懸,服天子袞冕。”《清史稿·禮志八》:“傳臚日,設鹵簿,陳樂懸,王公百官列侍。”
(2).也以指鐘磬之樂。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3).指懸挂鐘磬之類樂器的架子。《舊唐書·音樂志二》:“樂縣,橫曰簨,豎曰簴。”《明史·樂志一》:“特鐘、特磬宜造樂懸,在廟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製。”
“樂縣”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詞語本義()
基本解釋
指古代懸挂的鐘磬類樂器,也代指鐘磬之樂或懸挂樂器的架子。
例如《周禮》中記載:“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描述不同等級對應的樂器懸挂方式。
延伸含義
二、現代地名()
河北省樂縣
位于京津城市群腹地,是交通樞紐,擁有長城遺址、紅色革命根據地等曆史資源。
河南省南樂縣
建縣曆史超1100年,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名稱源于五代時期避諱改名,現為濮陽市下轄縣,人口超50萬。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的細節(如古籍例證或具體縣域信息),可參考對應标注的網頁來源。
樂縣是一個地名,意為“快樂的縣城”。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樂和縣。
樂縣的第一個字“樂”是由“丿”、“乚”、“乙”三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五。
樂縣的第二個字“縣”是由“⻍”和“⻏”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四。
樂縣的名稱源自于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内,而忻州古時候稱為樂土。因此,樂縣也因承襲樂土的名稱而得名。
樂縣的繁體寫法為「樂縣」。
根據古代漢字的變遷,樂縣的古漢字寫法為「樂縣」。
我生活在樂縣,享受着鄉村的甯靜和快樂。
樂觀、快樂、樂團、樂曲、縣城、縣政府、縣長
樂土、幸福縣、歡樂縣
悲傷縣、憂郁縣、苦難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