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鲲的意思、鲸鲲的詳細解釋
鲸鲲的解釋
猶鲸鲵。比喻兇惡的敵人。 宋 葉適 《送馮傳之》詩:“儒生慕傑氣,赤手誅鲸鯤。” 明 陸采 《懷香記·定策征吳》:“鲸鯤就戮,行看東海之無波。” 清 朱琦 《關将軍挽歌》:“鹿角相掎斷歸路,漏網欲脫愁鲸鯤。”
詞語分解
- 鲸的解釋 鲸 (鯨) ī 生長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形狀像魚,胎生,鼻孔在頭的上部,用肺呼吸。體長可達三十米,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稱“鲸魚”):鲸吞。鲸鲵(即“鲸”,喻兇惡的人)。
- 鲲的解釋 鲲 (鯤) ū 古代傳說中的大魚:鲲鵬(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大鳥,亦指鲲化成的大鵬鳥)。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鲸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 kū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詞義
- 比喻義:指代“鲸鲵”(即鲸魚),常用來比喻兇惡的敵人或強大的敵對勢力。
- 構成解析:
- “鲸”:指現實中的大型海洋哺乳動物,象征龐大、威猛;
- “鲲”: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神話大魚,可化為鵬鳥,寓意非凡與變化。
2.文學與曆史用例
-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宋代葉適《送馮傳之》:“儒生慕傑氣,赤手誅鲸鲲”;
- 明代陸采《懷香記》:“鲸鲲就戮,行看東海之無波”;
- 清代朱琦《關将軍挽歌》:“漏網欲脫愁鲸鲲”。
- 這些用例均以“鲸鲲”象征需被征服的強敵或禍患。
3.延伸與關聯
- 近義詞:鲸鲵、蛟龍(均含兇險或強大的意象);
- 文化背景:古代常将巨獸與自然力量結合,用于表達對敵人的貶斥或對勝利的期許。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古籍時,強調修辭的磅礴氣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鲸鲲的意思
鲸鲲(jīng kūn)是指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奇動物,類似于現實中的大鲸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鲸鲲的首字部首是魚(魚字旁),其次是革(革字頭),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鲸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描述了一種龐大的鲸魚神獸。在繁體字中,鲸鲲的寫法是鯨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鲸鲲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鲸魚曾被寫作「鯨魛」或「鯨鱰」。另外,在《廣韻》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漢字寫作「鬐」,但與鲸鲲的含義略有不同。
例句
1. 《山海經》中記載着很多奇幻的生物,其中鲸鲲是其中之一。
2. 他形容大樓的尺寸為鲸鲲之大。
組詞
鲸鲲的組詞包括:鲸鲲化龍、鲸鲲吞噬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鲸鲲的近義詞包括鲲鯉、鲲鲨。反義詞則沒有固定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