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萼樓的意思、花萼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萼樓的解釋

唐玄宗 于 興慶宮 西南建 花萼相輝之樓 ,簡稱 花萼樓 。《舊唐書·讓皇帝憲傳》:“ 玄宗 於 興慶宮 西南置樓,西面題曰 花萼相輝之樓 …… 玄宗 時登樓,聞諸王音樂之聲,鹹召登樓,同榻宴謔,或便幸其第,賜金分帛,厚其歡賞。”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五:“ 花萼樓 前初種時,美人樓上鬭腰肢。”《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紫荊枝下還家日, 花萼樓 中合被時。”亦省稱“ 花萼 ”。 唐 杜甫 《骊山》詩:“ 驪山 絶望幸, 花萼 罷登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花萼樓是唐代長安城内的标志性建築,其名稱源于《詩經》"常棣之華,鄂不韡韡"的典故,象征兄弟和睦。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花萼"本指花瓣底部環狀托片,引申為兄弟友愛之喻。該建築由唐玄宗于開元八年(720年)敕建,與勤政務本樓共同構成興慶宮建築群,因形似花萼相連得名。

作為唐代政治文化活動中心,《中國古建築辭典》記載其建築形制為三重檐攢尖頂,高約30米,底層設七開間回廊,頂層設觀禮台,可俯瞰長安城全景。張祜《千秋樂》"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印證了此處舉辦皇帝壽誕、外使朝拜等重大慶典的史實。

在文學意象層面,《全唐詩》中有17處提及該建築,王建《宮詞》"更築歌台起妝殿,明朝先進畫圖來"生動描繪了其建築美學價值。現代考古發現其基址呈六邊形,邊長40米,出土蓮花紋方磚與鸱吻殘件現存西安博物院。

網絡擴展解釋

“花萼樓”一詞包含兩層含義,分别對應不同曆史時期和地點的建築:


一、唐代長安的皇家建築(曆史典故)

  1. 起源與功能
    唐玄宗李隆基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側建造了“花萼相輝樓”,簡稱花萼樓,主要用于皇室宴會和兄弟聚會。其名取自《詩經》“常棣之華,鄂不韡韡”,象征兄弟和睦。

  2. 文化意象
    該樓在唐詩中頻繁出現,如劉禹錫《楊柳枝詞》中“花萼樓前初種時”,成為盛唐氣象的象征之一,後也代指宮廷宴樂場景。


二、廣東大埔的客家土樓(現存實體建築)

  1. 基本概況
    位于廣東省大埔縣大東鎮,始建于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為三環圓形土木結構,共210個房間,高11.9米,占地2300平方米,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建築特色

    • 防禦設計:外牆厚達2米,一層無窗,二三層設三角槍眼,僅一扇鐵皮包裹的花崗岩大門。
    • 空間布局:中心天井鋪鵝卵石古錢圖案,祖廳供奉觀音像(源于建樓傳說),體現“樓中有廟”的獨特性。
  3. 文化寓意
    樓名“花萼”既因形似花萼,又寄托“兄弟鄰裡相親相愛”的願景。傳說林姓先祖得觀音托夢建樓收留貧民,成為客家團結互助精神的象征。


“花萼樓”需結合語境理解:唐代指宮廷建築,現代多指廣東客家土樓。後者因保存完整、文化内涵豐富,成為研究客家聚居文化和明清防禦性民居的重要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

悲響膘肥擘兩分星測驗鼚鼓軒舞朝山塵抱城保稱位廚食錢典蒙豆盧惡說防送放野翻罵風志浮頭兒閣臣更年期瓜連蔓引孤鳏晃搭桓伊笛瘠苦進幸冀求酒浸頭控臨孔融爛額老相好曆抵嶺嵤臨機設變録符郿縧貧累譜傳輕澹乞食秋曹曲巧熱衷散寮逝逝宿恩探家逃禍體積頭版頹放完成晚稻王吏溫厲烏翅五月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