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日三竿的意思、紅日三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日三竿的解釋

太陽升起已有三竹竿之高。謂時光已晚。 宋 謝逸 《蝶戀花》詞:“紅日三竿簾幕捲,畫樓影裡雙飛燕。” 元 呂止庵 《集賢賓·歎世》套曲:“有何拘繫?則不如一枕安然,直睡到紅日三竿未起。”《紅樓夢》第一回:“ 士隱 送 雨村 去後,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日三竿”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太陽升起已有三根竹竿的高度,指天已大亮、時間不早的早晨景象。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詞釋義

    “紅日”指代初升的朝陽,因光線折射呈現紅色;“三竿”是古代以竹竿測日影的計時方式,表示時間推移。兩詞組合構成主謂結構,字面描述太陽升至三竿高處的情景,實際暗含“時間較晚”的引申義。

  2. 出處與用法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獻,如李頻《府試風雨聞雞》中“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在暗長先覺,臨晨即自鳴”暗合其意。宋代蘇轼《題潭州徐氏春晖亭》明确使用“曈曈曉日上三竿”的表述,後逐漸定型為“紅日三竿”。成語屬主謂式結構,多作狀語或賓語,例如:“紅日三竿,他方才起身。”

  3. 文化内涵

    古代農耕社會依賴自然作息,“紅日三竿”既反映古人對時間的樸素觀測方式,亦隱含“勤勉惜時”的訓誡。如《南齊書·天文志》記載“日出高三竿,朱光赤黃”,印證其作為時間刻度的人文意義。

  4. 近義與反義

    近義成語包括“日上三竿”“晨曦微露”,反義則有“月落參橫”“鬥轉星斜”。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紅日三竿”更側重光線色彩描寫,而“日上三竿”偏重時間概念。

(參考文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紅日三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óng rì sān gān(注音:ㄏㄨㄥˊ ㄖˋ ㄙㄢ ㄍㄢ),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太陽已升到三根竹竿的高度,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常用于描述早晨時光流逝較晚的情景。


出處與典故

源自《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這裡通過天文觀測記錄,用“三竿”量化太陽升起的高度,後演變為成語。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與應用


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南齊書》《東坡夢》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釘飽經滄桑亳丘子鬯浃車皮沖銷沖郁觸損黛尖雕萃動眼神經度法掇送改弦轍宮廷果樹國有經濟黃老術卉布簡辰牋奏椒房蘭室較固僬僚燋爍激盜劫鼠倉靜兀兀金鳷擘海鞠誨浪走樂儀良家漣洳靈丹曆史唯物主義落解粥密電碼年登花甲平浮媲偶青籠觠角人枭熱升入次乳湩辱臨市秤爽利擡獎唐人譚藝體驗頑然五湖四海無拘束無擾香鑪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