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莊子·大宗師》:“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後以“壑舟”比喻在不知不覺中事物不停地變化。 晉 陶潛 《雜詩》之五:“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明 文徵明 《失解無聊用履仁韻寫懷兼簡蔡九逵》詩:“夜半休驚負壑舟,已應吾道屬滄洲。”
“壑舟”是一個源自道家典籍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哲學意蘊較為深刻,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的寓言:“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莊子通過“将船藏在山谷”的比喻,說明事物看似穩固,實則受自然規律支配,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遷。
二、核心含義 比喻事物在不可抗拒的力量下悄然變化,強調世間萬物無法永恒固定,隱含着對時間流逝、生命無常的哲學思考。如陶潛《雜詩》中“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即借“壑舟”表達時光飛逝、人生漂泊的感慨。
三、延伸解讀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哲學讨論中,表達對世事變遷、命運無常的喟歎,如明代文徵明詩句“夜半休驚負壑舟”即化用此典。
《壑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在山間開辟的小溪,可供人乘坐小船行進的地方”。它通常用來形容山水環繞的幽靜之地。
《壑舟》的部首為“土”和“舟”,分别位于詞語的左邊和右邊。它的總筆畫數為17筆。
《壑舟》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的“壑”意為山谷,而“舟”則表示船隻。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山谷中乘坐小船的景象。
在繁體字當中,仍然使用了相同的字形,隻是筆畫的順序和結構有所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許多變化。雖然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壑舟》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它的基本字形應該和現代漢字相似,隻是細節上可能稍有區别。
1. 在那片隱蔽的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壑舟。
2. 溫柔的春風吹拂着壑舟上的花朵,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組詞:壑谷、舟車、溪舟、溪山、山溪
近義詞:山澗、山峽、山澤、溪谷
反義詞:原野、大海、平原、湖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