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宮廷秘密。《三國志·魏志·楊阜傳》:“ 阜 又上疏欲省宮人諸不見幸者,乃召禦府吏問後宮人數,吏守舊令,對曰:‘禁密不得宣露。’ 阜 怒,杖吏一百,數之曰:‘國家不與九卿為密,反與小吏為密乎?’”《舊唐書·李德裕傳》:“訪聞近日駙馬輒至宰相及要官私第,此輩無他才伎可以延接,唯是洩漏禁密,交通中外,羣情所知,以為甚弊。”
(2).保守秘密。《晉書·天文志上》:“此則儀象之設,其來遠矣,綿代相傳,史官禁密,學者不覩,故宣、蓋沸騰。”
(3).猶禁近。指宮中官署或文學近侍之臣。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詞學之英,所在麻列……外之則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則翰林禁密、遊談侍從之臣,不可一二遽數。”《舊唐書·令狐楚傳》:“時 李逢吉 作相,極力援 楚 ,以 李紳 在禁密沮之,未能擅柄。”
“禁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三國志》《舊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查看、4、7的詳細引證。
《禁密》是一個詞語,它有兩個主要的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禁止保密”或“限制保密”。在這個意義上,《禁密》可以表示對某些信息、文件或行動的保密限制。其次,它也可以指代“禁止洩密”或“限制洩密”。在這個意義上,《禁密》表示對信息的洩露或流傳的限制。
《禁密》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禾(hé),右邊的部首是示(shì)。整個詞的拼音是jìn mì。
禾(hé)是一個具有五畫的漢字部首,可表示與農業相關的事物。示(shì)是一個具有五畫的漢字部首,常表示與祭祀、宗教相關的事物。
《禁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文獻中,可追溯到唐朝。這個詞在現代漢字的繁體字中并沒有特殊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禀密的寫法有時候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例如,禀可以寫作禋或賔,而密可以寫作蜜或覓。
這份文件屬于《禁密》級别,隻有特定人員有權訪問。
政府對此事進行了《禁密》,禁止任何人透露該信息。
組詞: 禁令、密函、密件、洩密。
近義詞: 保密、保守、限制、封鎖。
反義詞: 公開、透明、公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