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out of one's way to do sth.;specially] 特意;特為
他昨晚特地來看你,你不在家
亦作“ 特的 ”。1.突然,忽然。《古尊宿語錄》:“放筆從頭看,特地骨毛寒。” 唐 羅邺 《大散嶺》詩:“嶺頭卻望人來處,特地身疑是鳥飛。” 宋 陸遊 《江上散步尋梅偶得三絕句》之一:“剝啄敲門嫌特地,緩拖藤杖隔籬看。”《元典章·兵部一·逃軍複業體例》:“前項逃軍土居者多,倚恃鄉親土豪,住坐山僻之間,設有差調,動輒特地逃竄。”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馔見過》詩:“空勞酒食饌,特底解人頤。” 唐 羅隱 《汴河》詩:“當時天子是閒遊,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臨江仙》詞:“西窗幽夢等閒成。逡廵覺後,特地恨難平。” 宋 趙長卿 《朝中措》詞:“客路如天杳杳,歸心特地寧寧。”
亦作“ 特的 ”。特意;特為。《古尊宿語錄》:“諸聖由茲而出現, 達磨 特地而西來。” 唐 戴叔倫 《題黃司直園》詩:“為憶去年梅,淩寒特地來。”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三折:“我特的認父親來,恰纔兩陣之前,被衆将壓着,難以明認,我故意佯輸詐敗。” 李六如 《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三章:“今天是特地替你餞行的。”
“特地”是一個漢語副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特意、專程
表示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專門采取行動。例如:“他昨晚特地來看你,你不在家”。這種用法強調主觀上的特意性,常見于現代漢語,如“組織者特地舉辦講座”。
突然、格外
在古漢語中,“特地”可表示“突然”或“特别、格外”。例如唐代羅邺詩句“嶺頭卻望人來處,特地身疑是鳥飛”,形容突然産生的感受;宋代趙長卿詞中“素蟾特地暗中圖”則指“格外”。
相關補充:
注意:現代漢語中多使用“特意”含義,而“突然/格外”多出現在古詩文或特定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
特地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為了特定目的或特别安排而前往某個地方。它通常與動詞“去”連用,表示有意前往某地。
特地的部首是犬(犭),總共有8個筆畫。
“特地”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年》:“今寡君特地涉之以難。”意為“現在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勉強應付。”
特地的繁體字為「特地」。
古時候的特地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1. 我特地來看你的演出。
2. 他特地為我準備了生日禮物。
近義詞:特意、專程
反義詞:隨便、無意
特地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特地去
2. 特地為
3. 特地選
4. 特地到
以上是關于“特地”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