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貝甲的意思、貝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貝甲的解釋

貝殼。古以 南海 等地所産者為寶。 唐 劉蛻 《獻南海崔尚書書》:“夫 南海 實筦榷之地,有金珠、貝甲、脩牙、文犀之貨,非茂德廉名,國家嘗重其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貝甲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古代文化及生物學背景:

一、古代占卜與貨币用具(本義)

指貝币與甲骨的合稱,是商周時期重要的宗教祭祀與經濟活動載體:

  1. 貝(貝币):

    原指海貝,在先秦作為原始貨币流通,象征財富。《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貝”為“古代貨币”,《辭海》補充其因稀缺性被賦予貨币職能,常見于商代墓葬陪葬品中。

  2. 甲(甲骨):

    特指龜甲或獸骨(如牛肩胛骨),用于占卜刻辭。《甲骨文合集》指出古人灼燒甲骨産生裂紋(“兆”),據此判斷吉兇并記錄文字,是現存最早的漢字系統。

二、軟體動物的硬殼(引申義)

現代生物學借指雙殼綱動物(如蛤蜊、牡蛎)的鈣質外殼: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郭沫若. 《甲骨文合集》. 中華書局, 1978-1982.
  3.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無脊椎動物卷》. 科學出版社, 2011.

網絡擴展解釋

“貝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貝殼,特指古代南海等地産出的珍貴貝殼,常被視為寶物或貨币。例如唐代文獻記載:“有金珠、貝甲、脩牙、文犀之貨”(劉蛻《獻南海崔尚書書》)。

二、字義拆解

三、使用注意 需注意個别來源(如)将“貝甲”誤釋為形容不修邊幅的成語,但權威典籍與多數文獻均無此用法記載,該說法可信度較低。建議以貝殼相關釋義為主。

擴展知識:古代南海地區(今中國廣東、海南等地)因盛産珍稀貝類,貝甲常被用作貢品或貿易品,具有經濟與文化雙重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傍說變電站場化鉏耰匆匆冬淩鬥柄都人士鬥煙絲分圭分獻绠套梗玩歸類鬼區滾柱軸承好看錢花颣揮汗成雨交瘁擊梆積疾筋骨人禁牆墐塗絶麗駿茂逵市勞苦功高柳跖懋化扪參曆井穆天子嘔家疲厭巧妙氣孱凄洏切實可行侵誣窮士麴神染紙柔弱升格識别世裔熟路輕車順墨書影睢維縧脫鐵杖庭圃維制鄉佐纖論宵熸諧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