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送的意思、遺送的詳細解釋
遺送的解釋
猶贈送。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麵蒸餻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二月》:“民間尚以青囊盛百穀、瓜果子種,互相遺送。”
詞語分解
- 遺的解釋 遺 (遺) í 丢失:遺失。遺落。 漏掉:遺忘。遺漏。 丢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補遺。路不拾遺。 餘,留:遺留。遺俗。遺聞。遺址。遺風。遺憾。遺老(a.經曆世變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遺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贈送,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與結構
- 拼音:wèi sòng(注音:ㄨㄟˋ ㄙㄨㄥˋ),部分資料也标注為“yí sòng”。
- 結構:由“遺”與“送”組成,均為半包圍結構,兩字組合強化了“傳遞、給予”的語義。
2.古代用法與例證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描述節慶或日常中的物品饋贈行為。例如:
- 重陽節:人們互贈粉面蒸糕,并裝飾彩旗、果實(如石榴子、栗子等)。
- 二月習俗:用青囊盛裝谷物、瓜果種子互相贈送。
3.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遺送”已較少使用,更多以“贈送”“饋贈”替代。其含義與法律術語“遺贈”(通過遺囑贈與財産)有本質區别,需注意區分。
4.相關拓展
- 與“遺贈”的差異:遺贈是法律行為,需通過遺囑實現,受《民法典》規範;而“遺送”僅為一般性贈送,無法律強制性。
- 文化背景:古代互贈物品的習俗反映了社會禮儀與節慶文化,如重陽糕的裝飾兼具食用與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領域的“遺贈”規則,可參考《民法典》相關條款。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遺送的意思
《遺送》一詞是指把物品或消息等交付給他人,讓其保管或轉交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遺送》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1畫。
來源
《遺送》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遺”和“送”,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這個詞語。
繁體
《遺送》的繁體寫法是「遺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遺送》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我将會把這封信遺送給他。
2. 在離開前,請你将這本書遺送給圖書館。
組詞
遺産、遺物、送别、送行
近義詞
轉交、傳送、托付
反義詞
接收、保留、保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