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astal areas] 臨海的一定區域
(1).亦作“ 海嵎 ”。海角;海邊。常指僻遠的地方。《書·君奭》:“我鹹成 文王 功於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孔 傳:“今我 周 家皆成 文王 功於不懈怠,則德教大覆冒海隅日所出之地,無不循化而使之。”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歸客遂海嵎,脫冠謝朝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何容對仇敵而不懲,暴草木于海嵎乎?” 清 李漁 《憐香伴·驚飓》:“敝國遠在海隅,久疎貢獻。”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憶君生海隅,少小入軍籍。”
(2).古代澤薮名。十薮之一。《爾雅·釋地》:“ 齊 有 海隅 。” 邢昺 疏:“此 營州 藪也。”一說,指九薮之一。《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藪…… 齊 之 海隅 。”參見“ 九藪 ”、“ 十藪 ”。
“海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讀:
地理概念: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被用作象征遙遠或邊緣之地。如唐代杜甫的詩句“地遠窮江界,天低接海隅”,即以“海隅”渲染地域的蒼茫與孤寂感。
總結來看,“海隅”既有具體的地理指向,又承載了曆史文化與文學想象的雙重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實例,可參考《尚書》《爾雅》等文獻,或查閱相關地方志。
《海隅》一詞指的是海的邊緣或者海岸地區。它常常用來描述海洋與陸地的交界處,通常指的是海岸線上的一小片地區。
《海隅》的偏旁部首是“水”字旁,表示與水有關。由于使用的是繁體字,所以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海隅》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來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海岸和海邊地區常被形容為“海隅”。
《海隅》在簡體字中的寫法是“海隅”,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海隅”。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一些變化,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曆史上《海隅》一詞的古代寫法為“海隅”。
1. 遠處的的海隅,波濤洶湧,迷人而神秘。
2. 他在海隅安靜地坐着,享受着大海的甯靜。
1. 海濱:指的是靠近海岸的地區。
2. 海邊:指的是緊鄰海洋的地區。
3. 海角:指的是陸地與海洋交彙形成的角狀地區。
近義詞有:海濱、沿海、沿岸。
反義詞有:内陸、内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