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庭的意思、來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庭的解釋

猶來朝。謂朝觐天子。《詩·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來庭。” 孔 傳:“來王庭也。” 唐 張說 《聖德頌》:“西戎遠國,畏君之靈,古稱即序,今乃來庭。” 清 姚鼐 《宋雙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剛大。思蠲厥心,來庭來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來庭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遠方邦國或諸侯前來朝見天子,表示歸順或臣服,強調政治上的歸屬關系和文化認同。以下從詞義、語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來”指到來,“庭”本指宮廷、朝廷,引申為中央政權所在。合指外邦使者或諸侯親自來到王庭觐見君主,象征政治臣屬關系。

    例:《詩經·大雅·常武》雲:“徐方來庭”,意為徐國歸順周王朝。

  2. 引申義

    後擴展為泛指歸附、服從中央權威的行為,常見于描述邊疆民族或藩屬國與中原王朝的關系,如“四夷來庭”(《漢書》)。


二、語源與典籍用例


三、文化内涵

“來庭”承載華夏中心觀的政治理想,反映古代“天下體系”中“懷柔遠人”的治理思想。其使用場景多與“賓服”“歸化”等詞關聯,如唐代杜佑《通典》稱:“九夷來庭,八蠻賓貢”,凸顯文化向心力。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10卷,頁 1232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頁 567
  3. 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中華書局,2011)第四章

網絡擴展解釋

“來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朝觐天子,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文獻出處

  1. 《詩經·大雅·常武》
    提到“四方既平,徐方來庭”,意為四方平定後,徐國前來朝觐周王。
  2. 唐代張說《聖德頌》
    記載“西戎遠國……今乃來庭”,描述邊疆民族因敬畏君主威德而朝貢。
  3. 清代姚鼐《宋雙忠祠碑》
    用“來庭來對”表達對忠臣的贊頌,隱含歸順朝廷之意。

三、現代用法

四、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黯暧安其所習奔星柄授翅果赤軒重重孫寵幸出處進退純善邨塾待遇打鋪凋荒笃恨追琢恩故鲕石鹗視非語言傳播傅粉郎跟腱恨氣宏圖大志弘裕昏困渾沕兼珍驕兵之計繳收經費謹守究欲蠲吉殼葉麥麰邁終沒本營生内想清飙青春青蘋風侵侵繞灣子睿緖痁洩山搖地動時相刷箒輸币舒放陶令秫沓障天上人間投劾危言危行無嫌希臘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