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ain tearfully;accuse in tears] 哭着訴說或控訴
“哭訴”是一個動詞,指人在情緒極度悲傷、委屈或痛苦時,邊哭泣邊向他人傾訴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典型場景:
與近義詞的區别:
文學表現:在戲劇或小說中,角色哭訴常推動劇情轉折,如《紅樓夢》中黛玉葬花時的哭訴,既抒發身世凄涼,也暗示命運走向。
哭訴,指因為悲傷、委屈或冤枉而大聲哭泣并述說自己的苦衷、不滿或請求别人的幫助。
哭訴的部首是口,總共有9個筆畫。
《哭訴》一詞來源于漢語,形容人因悲傷或委屈而哭泣并傾訴自己的心事。
哭訴的繁體字是「哭訴」。
在古代,哭訴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使用同樣的部首和筆畫。
1. 小明哭訴着向老師講述了自己被同學欺負的經曆。
2. 姐姐聽到妹妹的哭訴後,心裡非常難過。
1. 哽咽:含有哭泣的聲音。
2. 哀求:悲傷并請求别人的幫助。
3. 抱怨:因不滿而表示不滿。
1. 訴苦:述說自己的辛苦或困難。
2. 哭泣:因悲傷或痛苦而流淚。
1. 歡笑:因為開心或快樂而大笑。
2. 欣喜:因為好消息而感到高興和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