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溶溶的意思、溶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溶溶的解釋

(1) [broad]∶寬廣的樣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辭·九歎·愍命》

(2) [flow slowly]∶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用來形容月光蕩漾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唐· 杜牧《阿房宮賦》

月色溶溶

詳細解釋

(1).水流盛大貌。《楚辭·劉向<九歎·逢紛>》:“揚流波之潢潢兮,體溶溶而東回。” 王逸 注:“溶溶,波貌也。”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裡賦》:“水則遠天相逼,浮雲共色,茫茫無底,溶溶不測。” 唐 溫庭筠 《蓮浦謠》:“鳴橈軋軋溪溶溶,廢緑平煙 吳苑 東。” 元 張可久 《醉太平·春情》曲:“碧溶溶滿溪緑水 桃源洞 ,淡濛濛半窗白月梨雲夢。”

(2).寬廣貌。《楚辭·劉向<九歎·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淵。” 王逸 注:“溶溶,廣大貌。”

(3).盛多貌。 漢 揚雄 《羽獵賦》:“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沇沇溶溶,遙噱乎紘中。” 唐 皇甫湜 《吉州刺史廳壁記》:“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蓮猗猗,合蔕公池。” 清 洪昇 《長生殿·哭像》:“淚珠兒溶溶滿觴,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釀。”

(4).明淨潔白貌。 唐 許渾 《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詩:“林疏霜摵摵,波靜月溶溶。” 明 無心子 《金雀記·作賦》:“雲箋蠶繭浄溶溶,蘸得霜毫墨意濃。”《再生緣》第二一回:“怯怯纖腰垂玉帶,溶溶粉額映烏紗。” 沉宗畸 《落花》詩:“堕白溶溶迷屐齒,飄紅故故膩廊腰。” 趙樸初 《武陵春·詠玉鈴花》詞:“白無瑕,溶溶月色誰能亞?”

(5).和暖。 宋 蘇轼 《哨遍》詞:“初雨歇,洗出碧羅天,正溶溶養花天氣。” 明 晏振之 《秋思》套曲:“困騰騰漸把翠鬟低,煖溶溶不覺香肩靠。” 郭沫若 《遠眺》詩:“時秋風習習,氣暖水溶溶。”

(6).緩慢。《難經·二十九難》:“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王九思 集注引 丁德用 注:“溶溶者,緩慢所以不能收持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當歸》:“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溶溶”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描繪性與抒情性的疊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形容水流寬廣舒緩的狀态

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文學,如杜牧《阿房宮賦》中“二川溶溶,流入宮牆”,描繪渭水、樊川兩條河流平緩流淌的景象。現代漢語中也延續此義,用于描述江河湖海的浩渺感,例如“江水溶溶,暮色蒼茫”(引自《漢語大詞典》)。

2. 指月光彌漫蕩漾的視覺特征

該意象通過通感手法強化意境,典型用例為晏殊《無題》詩句“梨花院落溶溶月”,以月光如水的流動感烘托庭院靜谧氛圍(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此類表達至今仍用于詩歌、散文中。

3. 表達情緒或思緒的綿延狀态

此引申義多見于近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描寫黛玉“心中溶溶似有無限愁思”,通過液态物質的延展性隱喻情感的彌漫性(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現代使用頻率較前兩義項略低。

網絡擴展解釋

“溶溶”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róng róng”,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多層含義:

  1. 水流盛大的樣子
    指水流寬廣或波濤洶湧的狀态。如《楚辭·九歎》中“體溶溶而東回”,以及杜牧《阿房宮賦》中的“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其本義源于“水盛大的樣子”(《說文解字》注)。

  2. 寬廣、博大的意象
    可形容空間或心胸的遼闊,如《楚辭·九歎》中“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此處比喻胸懷寬廣難以估量。

  3. 月光或光線的柔和蕩漾
    引申為形容月光如水般流動、柔和明亮的狀态。例如“月色溶溶”,常見于詩詞中描繪夜晚的靜谧美感。

  4. 其他引申用法
    部分文獻提到“溶溶”可形容事物盛多(如揚雄《羽獵賦》)或明淨潔白,但此類用法相對少見。

該詞核心含義與水流動、寬廣相關,後經文學化引申至光線、情感等抽象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艾餻安堵樂業敗亂蚌研包産到戶卑陬碧罂重返大官蔥鼎新帝釋天惡斁番來覆去鋒锷偾師輔立功耗公平秤犷俗桂花糖湖田江東三虎降死踦跂克厲坑塹列傳裡湖六先生馬日駡詛廟堂文學明應摩頂镆釾賠身下氣遣聲輕灰瓊珂全武行沙拉拉神學時望司差縮瑟統籌兼顧頭直上退伍臀杖萬代挽賃未冠威淩甕天蠡海五關線頭小戎狎至戲出兒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