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戈的意思、倒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戈的解釋

[change sides in a war;transfer one's allegiance] 軍隊投降敵人反過來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擊于後以北。——《書·武成》

詳細解釋

放下武器。指投降敵方。 唐 魚玄機 《浣紗廟》詩:“一雙笑靨纔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三國演義》第六二回:“卻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許殺害。” 茅盾 《子夜》二:“ 日本 報上還說某人已經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1).掉轉武器向己方攻擊。《書·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

(2).倒拖武器。指軍隊敗逃。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勁鋭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三國演義》第一回:“衆賊見 程遠志 被斬,皆倒戈而走。” 清 黃遵憲 《過安南西貢有感》詩之三:“不信王師倒戈退,翻将化外棄南天。”

(3).把戈倒着安放,表示不再用兵。《呂氏春秋·原亂》:“ 武王 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參見“ 倒置幹戈 ”。

(4).倒持武器。《南史·胡藩傳》:“ 藩 謂 企生 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後悔無及。’”參見“ 倒持泰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倒戈”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ǎo gē,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投降敵方
    指軍隊放下武器,投降敵方。例如《尚書·武成》中記載的“前徒倒戈”,即商纣王的軍隊臨陣反叛。
  2. 反戈攻擊己方
    掉轉武器攻擊己方,如《三國演義》第六二回提到川兵“倒戈卸甲”,停止抵抗。
  3. 軍隊敗逃
    倒拖武器潰逃,形容戰敗場景(《呂氏春秋·原亂》等)。
  4. 止戈為武
    将戈倒置,象征停止戰争,如“偃革倒戈”表示結束戰事。

曆史典故


用法與近義詞


現代語境

現代多用于比喻立場轉變,如政治鬥争中派系倒戈(參考茅盾《子夜》)。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查閱《尚書》《三國演義》等文獻,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投降另一方或背叛原來的一方。該詞的拆分部首為“亻”和“戈”,其中“亻”為人的部首,“戈”為戈的部首。共有10畫。 《倒戈》一詞源于古代戰争中兵器“戈”的使用。當戰士倒轉戈,表示他投降了敵方或背叛了自己原來的陣營。繁體字的寫法保持不變,是「倒戈」。 在古時候,該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然而,在古代漢字中,有些字形會有所差異,但其意義和發音近似。例如,可能會以「倒戈」替代為「裯臯」,但二者都指相同的含義。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倒戈》一詞。例如:“在關鍵時刻他竟然倒戈了,讓我們非常失望。”這個例句中,倒戈被用來形容某人在關鍵時刻的背叛行為。 與《倒戈》相關的一些組詞可能包括「倒戈投降」、「倒戈革命」、「倒戈相向」等。這些詞語都與投降、背叛等行為有關。 當談到近義詞時,一些可能的選項包括「叛變」、「叛逆」、「叛離」。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類似的行為。 相反地,與《倒戈》相對的詞為「忠誠」、「堅定」、「永不背叛」等,這些詞語都有和倒戈相對的含義。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