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出大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誇大事實,缺乏實際能力或行動支撐。含貶義,常用于批評虛張聲勢的行為。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禦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清代《說嶽全傳》中也有用例。
(注:部分資料提到《史記·項羽本紀》為起源,但主流文獻未明确記載,可能為誤傳。)
結構與用法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自誇、吹噓的情境,如職場中誇大能力,或生活中虛張聲勢的言行。
近義與反義
例句參考
注意:使用時應結合語境,避免在正式場合隨意使用該詞,以免顯得不禮貌。
《口出大言》是一個短語,用來形容人說出誇大、自誇或無根據的話語。下面将對《口出大言》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口出大言》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言」,『口』是五筆字形的部首之一,表示與口、聲音有關的意思,『言』是表示說話、說出的意思。根據部首可以判斷該詞與說話有關。
《口出大言》的拆分筆畫為4畫,「口」為2畫,「言」為4畫。
該短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籍和文化中,人們對口胡、虛張聲勢的現象進行描述時使用這個詞語。而現在,這個詞語被廣泛使用并引申到生活中各個方面。
《口出大言》的繁體字為「口出大言」。
在古代,「口出大言」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演變,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有所變化,因此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差異。
1. 他總是口出大言,說自己多麼厲害,實際上一點能耐都沒有。
2. 不要隻是口出大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3. 别聽他的口出大言,他經常說一套做一套。
- 口舌之争
- 誇大其詞
- 虛張聲勢
- 狂妄自大
- 誇誇其談
- 高談闊論
- 謙虛
- 謹慎
- 實事求是
希望上述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