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廟堂的意思、廟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廟堂的解釋

(1) [temple]∶廟宇

(2) [imperial court]∶指朝廷

詳細解釋

(1).太廟的殿堂。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廟堂有枯楊之瑚簋,窮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見、議論政事的殿堂。《莊子·在宥》:“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岩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淮南子·主術訓》:“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晉書·宣帝紀》:“帝曰:‘邊城受敵而安坐廟堂,疆埸騷動,衆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 宋 範仲淹 《嶽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朝廷。借指以君主為首的中央政府。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百姓嗷嗷苦橫征,廟堂誰復問蒼生。”

(4).朝廷。帝王之代稱。 清 侯方域 《宦官論》:“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歲不得一見。偶有召命,則跪拜唯諾,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廟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廟和明堂。《楚辭·劉向<九歎·逢紛>》:“始結言於廟堂兮,信中塗而叛之。” 王逸 注:“廟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為政舉事,必告於宗廟,議之於明堂也。”

(6).廟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廟堂,餘基尚存,柱礎仍在。”《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正猶豫間,忽然祥雲瑞靄,籠罩廟堂,香風起處,見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見 中源水君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百科的解釋,“廟堂”一詞具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指代
    原指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太廟)和議事的明堂,是舉行祭祀、讨論國家大事的場所。例如《禮記·禮器》中記載“廟堂之上,罍尊在阼”,即描述宗廟内的禮儀陳設。

  2. 引申為朝廷
    因廟堂是帝王與重臣議政之地,逐漸成為“朝廷”的代稱。例如範仲淹《嶽陽樓記》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即以“廟堂”指代中央政權。


二、詳細釋義

  1. 政治象征
    廟堂象征國家權力核心,常與“江湖”相對,體現古代士大夫對參政的追求,如《莊子·在宥》提到“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之上”。

  2. 文化内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廟堂不僅代表權力,還承載着統治者對社稷安危的責任感,如“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反映了士大夫的濟世情懷。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廟堂”可泛指官僚體制或政治決策層,例如“廟堂之争”形容高層權力鬥争。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禮記》《莊子》等古籍,或查閱《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廟堂:

廟堂(miào táng)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包含“廟”和“堂”兩個字。

廟:

廟字的部首為“廣”,總筆畫數為7。廟字的繁體形态為“廟”。古時的廟字寫作“”,是由“⻌”和“呂”兩部分組成。

廟字的意思是供奉神靈的地方,也是古代皇帝和官員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例如,我們常聽說的廟會就是在廟宇中舉行的大型集市活動。

堂:

堂字的部首為“土”,總筆畫數為11。堂字的繁體形态為“堂”。古時的堂字寫作“”,是由“土”和“尚”兩部分組成。

堂字可以指代建築物的中央大廳,也可以用來形容氣勢盛大的場面。例如,廟堂之上是指皇帝的宮殿,堂堂正正則形容一個人莊嚴肅穆的樣子。

廟堂的來源和用法:

廟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古代中國,皇帝和官員的祭祀儀式、朝廷議事等都在廟堂中進行,廟堂因此成為了代表封建統治的象征。

在現代漢語中,廟堂一詞更多地用于形容權力機構、政治場所等充滿權威和富麗堂皇的地方。例如,“權謀之間,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場真正的宮廷政變在廟堂舉行。”

廟堂的組詞:

廟宇、廟祝、廟會、宮廷、殿堂

廟堂的近義詞:

宮廷、朝廷、堂皇、盛況、隆重

廟堂的反義詞:

市井、民間、平凡、簡樸

廟堂的例句:

1. 打進廟堂,受盡重重阻撓,卻始終未放棄追求。

2. 他出身廟堂,一直以來都習慣了奢華的生活。

3. 在廟堂鬥争中,他屢屢立下功勳,被譽為政界的明星。

4. 這個電影展現了一個人在險惡的廟堂之中的生存智慧。

5. 在廟堂之外,他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