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闊平坦。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盤山》:“石開坦可布席,容十百人。”
“開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開闊平坦”,既可形容物理空間的寬廣無阻,也可引申為事物發展或局勢的順暢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開”(開創、拓展)和“坦”(平坦、無阻礙)組合而成,表示通過打破局限或改變現狀,達到開闊、順暢的狀态。
引申義
可比喻為局勢明朗、進展順利,例如形容解決問題的過程“豁然開朗”或“擺脫困境”後的狀态。
需注意,部分例句中提到的“開坦克”屬于動詞短語,與“開坦”的詞義無關,需結合語境區分。
開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開拓道路、開辟通途。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土,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開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中,開坦的寫法為「開坦」。繁體字中的「開」字有點,即由「門」字旁,表示打開、開啟的意思。而「坦」字則由「土」字旁,表示平坦、平穩的意思。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開坦是有一些變體的。例如,「開」字會寫作「闓」,而「坦」字則有「忐」的寫法。這些變體主要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書寫形式的變化。
1. 在拓寬的開坦路上,車輛行駛更加順暢。
2. 他決定開坦一條新的商業道路,以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 團隊通過市場調研,找到了一條成功開坦的戰略方向。
1. 開拓
2. 坦途
3. 開辟
4. 通途
1. 路徑
2. 通道
3. 途徑
1. 封閉
2. 阻塞
3. 隔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