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軍中府庫。亦用以囚禁俘虜。《左傳·成公七年》:“ 晉 人以 鐘儀 歸,囚諸軍府。” 杜預 注:“軍藏府也。” 楊伯峻 注:“軍府,據 杜 注,即軍用儲藏庫,亦用以囚禁戰俘。” 漢 焦贛 《易林·師之蹇》:“武庫軍府,甲兵所聚。”
(2).将帥的府署。《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涿郡 孫禮 、 盧毓 始入軍府。”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 番禺 軍府盛,欲説暫停盃。”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廳事記》:“ 歸 舊有廳,軍府将先鳩財焉。”
軍府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掌管軍事的官府機構或軍事指揮機關。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演變與功能角度分述:
指古代國家設置的專職管理軍隊事務、軍事調度及将領任免的行政機構。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都督府、唐代的節度使府均屬典型軍府(《漢語大詞典》)。
特指高級軍事長官(如将軍、都督)的辦公衙署及參謀團隊,兼具軍事決策與行政職能(《辭海》)。
軍府制度趨于成熟,如“開府儀同三司”的官員可自設幕僚機構(軍府),統轄地方軍政,形成“軍府-州郡”雙軌制管理體系(《中國軍事制度史》)。
節度使駐地稱“軍府”,集軍權、財權、行政權于一體,成為藩鎮割據的政治基礎,如範陽軍府、平盧軍府(《新唐書·兵志》)。
部分朝代軍府兼管軍人訴訟與紀律監察,如明代五軍都督府設有斷事官(《中國曆史大辭典》)。
二字組合凸顯其官方性、專業性及權力集中性,區别于臨時軍事組織(《古代漢語詞典》)。
參考資料:
“軍府”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軍中府庫
将帥的府署
清代在邊疆地區推行軍府制度,這是軍政合一的特殊管理體系:
若需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晉國囚俘、清代伊犁将軍職權),可進一步查閱《左傳》或《清史稿》等文獻。
鼇署半絲半縷鸨奧背嵬邊地逼突鼻韻母彩筆生花船幫賜巧村童躭淫貂鼲噩運方臘起義匪朝伊夕浮岚耕斸共傳公第雊雉嘓嘟寒秋花意昏黯黪胡祆角繭栗嗟嘻攲傾酒癖九夏鐍鎖钜禮扛半拉活鄰壁令室鱗鱗聾瞶密牒秘館南北選南元内禪弄慫盤深丕隆匹禽鉛铦契令三不歸衫裙疏脊宿衞陶匠騰仚題紅葉晚西僞巧無塵子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