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鎖。 清 查慎行 《人海記·申濟芳》:“鐍鎖甚密,外嚴兵守之。”
“鐍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鎖具或鎖閉裝置:
表示關閉、封鎖的動作: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的詳細字義解析 或清代文獻用例。
本文将詳細介紹《鐍鎖》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鐍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種用于鎖住門窗等物品的金屬器具。
《鐍鎖》由部首金(钅)和字旅組成,共計22個筆畫。
《鐍鎖》一詞是由古代的鎖具演變而來,使用鎖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中華文明的早期。鎖作為一種常見的保護財産安全的工具,逐漸發展成各種類型的鎖。
《鐍鎖》的繁體字為「鑰鎖」。
在古代,鎖的字形有所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囗金出」,意為「将金藏起來」。
1. 她用一把堅固的《鐍鎖》鎖住了大門,确保了家人的安全。
2. 這個大鐵門上的《鐍鎖》經過特殊設計,非常難以破解。
組詞:鐍鍊(鎖鍊)、鐍孔(鎖孔)、鐍匙(鎖匙)
近義詞:鎖、閉鎖、闩鎖
反義詞:開鎖、解鎖、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