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不歸的意思、三不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不歸的解釋

(1).三種樂而忘歸的現象。《管子·輕重丁》:“男女相好,往來之市者,罷市,相睹樹下,談語終日不歸;男女當壯,扶輦推輿,相睹樹下,歡笑超距,終日不歸;父兄相睹樹下,論議玄語,終日不歸。是以田不發,五穀不播,麻桑不種,蠒縷不治。内嚴一家而三不歸,則帛布絲纊之賈,安得不貴?”後因稱流連忘返為“三不歸”。 元 王仲元 《粉蝶兒·集曲名題秋怨》套曲:“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羅你快活三不歸。”

(2).無着落;沒辦法。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幹戈動地來,橫禍事從天降。爺娘三不歸,家國一時亡。” 元 孫季昌 《粉蝶兒·怨别》套曲:“别離了數載餘,淹留的我三不歸。”《金6*6*梅詞話》第十四回:“到明日,沒的把這些東西兒吃6*人暗算奪了去,抗閃得奴三不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不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不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三種樂而忘歸的現象

源自《管子·輕重丁》,描述了三種因沉迷活動而忘記歸家的場景:


2.無着落、無法歸家的困境

元代文學中常以此表達因戰亂或變故導緻的漂泊無依狀态。例如:


補充說明

提到“三不歸”指“富有不歸、貧困不歸、客死不歸”,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可能為民間引申義。建議以《管子》和元曲中的經典用例為主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不歸

《三不歸》是一個成語,具有“承諾不歸正途”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三不歸》的拆分部首是“彳( chì)”和“歸(guī)”,它們分别是“彳”和“彐”的變形。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三不歸》一詞來源于《晉書·陳寔傳》。陳寔是晉代的一個賢臣,他與劉裕有過很深的交情。後來劉裕成為了晉文帝,陳寔則成為了劉宋的一位重要文臣。由于陳寔忠誠無私,成為人們贊美的對象。而“三不歸”這個成語則用來形容陳寔對自己的承諾、誓言的恪守不渝。

繁體

《三不歸》的繁體字為“三不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三不歸》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在交友方面,我們要記得不要和那些三不歸的人交往。

組詞

三令五申、一心二用、四分五裂

近義詞

言而不信、信而不果

反義詞

守信緻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