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戎的意思、從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戎的解釋

[enlist] 參軍

投筆從戎

詳細解釋

投身軍旅。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二:“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 唐 劉商 《贈頭陀師》詩:“少壯從戎馬上飛, 雪山童子 未緇衣。” 宋 陸遊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詩:“四十從戎駐 南鄭 ,酣宴軍中夜連日。” 陳毅 《記淮海前線見聞》詩:“老戰士,幾年久從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戎(cóng ró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軍事用語,其核心含義指“投身軍隊,參加軍事活動”。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演變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述: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為“參加軍隊,投身軍旅”,強調主動加入武裝力量的行為。如《後漢書·班超傳》載:“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超“投筆從戎”,典出于此。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0011-4。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簡明:“參加軍隊”,如“投筆從戎”“棄文從戎”等固定搭配,突出由非軍事領域轉向軍事生涯的轉變。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注“戎”為兵器、軍隊,“從”表追隨,二字合指“加入軍隊作戰”,常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

    來源: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7154-3。


二、語源與曆史演變


三、文化内涵與經典用例

  1. “投筆從戎”的典範意義

    班超棄文習武的故事成為曆代頌揚愛國精神的符號,體現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後漢書·班超傳》)。

  2. 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杜甫《新婚别》“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以“從戎”寄托保家衛國的崇高使命;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隱含對從戎報國的期許。

  3. 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從戎”不僅指參軍,亦象征奉獻精神,如“科技從戎”“醫者從戎”等新造詞,體現各行業服務國防的廣義内涵。


結語

“從戎”一詞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尚武愛國、兼濟天下的價值取向,其語義從具體軍事行為擴展為象征性的責任擔當。理解該詞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經典文本,方能深入把握其文化重量。

網絡擴展解釋

“從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二、文化内涵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志向選擇:常用于表達從軍決心,如“少壯從戎馬上飛”(唐代劉商詩句)。
  2. 文學與口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如“捐軀遠從戎”(曹植詩)。

四、相關成語與例句

五、延伸知識

古代文人常通過“從戎”表達家國情懷,如陸遊“四十從戎駐南鄭”,陳毅“老戰士,幾年久從戎”,均體現這一詞彙的文化深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投筆從戎”等典故細節,可參考中的完整故事。

别人正在浏覽...

班組别統避頭薄命不可企及藏頭亢腦察眉刍豆蠢俗萃類潒潒膽栗得不償喪放衙封牛浮生六記共模恨心鴻爽侯牏壞根黃牛歡趣價位羁厄借救解語花竫人軍政司局蠼兩河六飲龍碛驢唇馬觜馬拐耄老猛火油旁搜博采平庸之輩黔黎绮陌情不自已輕僞傾斜度旗繖融合上德不德舍藏省略十大曲水火術科死河湯刑透洩逶迤溫八叉五筆字型電腦無機肥料湘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