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戎的意思、從戎的詳細解釋
從戎的解釋
[enlist] 參軍
投筆從戎
詳細解釋
投身軍旅。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二:“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 唐 劉商 《贈頭陀師》詩:“少壯從戎馬上飛, 雪山童子 未緇衣。” 宋 陸遊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詩:“四十從戎駐 南鄭 ,酣宴軍中夜連日。” 陳毅 《記淮海前線見聞》詩:“老戰士,幾年久從戎。”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從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 拼音/注音:cóng róng(ㄘㄨㄥˊ ㄖㄨㄥˊ)
- 字面意思:字面指“投身軍旅”,即參軍、加入軍隊。
二、文化内涵
- 曆史背景:源于古代文人或百姓為保家衛國或實現抱負而選擇軍旅生涯,如“投筆從戎”典故(東漢班超棄文從武,立功西域)。
- 精神象征:強調犧牲個人利益、甘願為國家和民族奉獻的精神。
三、使用場景
- 形容志向選擇:常用于表達從軍決心,如“少壯從戎馬上飛”(唐代劉商詩句)。
- 文學與口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如“捐軀遠從戎”(曹植詩)。
四、相關成語與例句
- 投筆從戎:典故出自班超,指棄文從武(例句:“為了抵抗外侮,許多青年紛紛投筆從戎”)。
- 近義詞:當兵、從軍、投軍。
五、延伸知識
古代文人常通過“從戎”表達家國情懷,如陸遊“四十從戎駐南鄭”,陳毅“老戰士,幾年久從戎”,均體現這一詞彙的文化深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投筆從戎”等典故細節,可參考中的完整故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戎」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離開家鄉,參加軍隊,從事軍事活動。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從」和「戎」。其中「從」是從「人」字演變而來的部首,意味着跟隨、追隨;「戎」則是指軍隊、軍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用法,用來表達人們加入軍隊追隨君主的決心和行動。
在繁體字中,「從戎」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從戎」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的意思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年幼時就立志從戎,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
2. 在我們國家的曆史上,許多英雄都是從戎的。
3. 他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并沒有改變,但他還是決定從戎,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些與「從戎」相關的組詞包括「出征」、「服役」、「軍營」等。近義詞有「入伍」、「參軍」、「從軍」。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脫離軍隊」、「退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