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慮的意思、亡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慮的解釋

大略,大約。《漢書·趙充國傳》:“今詔破羌将軍 武賢 将兵六千一百人, 敦煌 太守 快 将二千人, 長水 校尉 富昌 、 酒泉侯 奉世 将 婼 月氏 兵四千人,亡慮萬二千人。” 顔師古 注:“亡慮,大計也。” 明 宋濂 《<日損齋筆記>序》:“ 漢 魏 以來,藝文之流,伸其獨見,而成一家言者,亡慮數百。”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一邑之中,食利於官者,亡慮數千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慮"是古漢語中"無慮"的通假形式,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亡"通"無",表示"無需"或"不必"的否定含義,"慮"指思慮、考量。組合後表達"不必費心考慮"之意,常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無需計慮;不必考慮"的釋義。

二、古籍用例與演變

  1. 統計副詞用法 《漢書·趙充國傳》載:"亡慮萬二千人",此處"亡慮"作"大約、總計"解,與《周髀算經》中"無慮"的統計性用法一脈相承。這種用法常見于漢代軍事文書與數學典籍,體現古代計數方式的特征。

  2. 心理動詞用法 《莊子·天地》注疏本中"聖人亡慮"的表述,展現其"不存雜念"的哲學内涵。這種用法在道家典籍中多見,與"虛靜""坐忘"等概念形成語義關聯。

三、語言演變考據 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明确指出:"亡,借為有無之無",佐證了二字通假的語言現象。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亡"列為"無"的異體字,并特别标注其與"慮"組合時的特殊語義。

(文獻來源:漢典zdic.net、國學大師guoxuedashi.net、《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7版)

網絡擴展解釋

“亡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用法與例句

  1. 古代文獻:

    • 《漢書》:“亡慮萬二千人”。
    • 明代宋濂:“漢魏以來,藝文之流……亡慮數百”。
    • 清代顧炎武:“一邑之中,食利於官者,亡慮數千人”。
  2. 現代參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文言文或曆史研究,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概數”含義。

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憂慮煩惱到極點”,這可能是混淆了“亡慮”與“無慮”或其他詞語的用法。根據權威典籍,“亡慮”的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大約”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邦典邦縣卑柔邊韶嬾癟窳畢時吃诟毳褐達生對刺峨弁放蔑梵像鳳凰诏焚焮拊愛副末父執汞燈冠屦倒施果瓜紅幫賄賂并行昏翳嬌縱譏毀敬老恤貧絶色看出覽試爛桃涼餅璃燈李膺舟門上銘感五内民爵虐斂鳥鼠同穴屏篷破釜洽潤清賬侵黑弱習散策掃聽山蠻申料神事壽陵衰耗水态疏微台中市讨功天極通客土作撷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