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劄的意思、刀劄的詳細解釋
刀劄的解釋
書寫。《太平廣記》卷四八八引 唐 元稹 《莺莺傳》:“ 崔氏 甚工刀劄,善屬文。”《太平廣記》卷一五二引 唐 薛瑩 《鄭德璘傳》:“女不工刀劄,又恥無所報,遂以鈎絲而投夜來鄰舟女所題紅牋者。” 清 鈕琇 《觚賸·睐娘》:“作花鳥小圖,工刀劄,善吟詠。”參見“ 刀筆 ”。
詞語分解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 劄的解釋 劄 á 古時寫字的小木筒:劄記。 信件:手劄。信劄。 舊時的一種公文:劄子。 夭死。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刀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刀劄”指代書寫,尤其與古代書寫工具相關。在紙張普及前,古人用刀在竹簡或木簡上刻寫文字,若出現錯誤則用刀削去修改,因此“刀劄”成為書寫的代稱。
二、文獻例證
- 唐代元稹《莺莺傳》中提到:“崔氏甚工刀劄,善屬文”,指崔氏擅長書寫和文章創作。
- 《太平廣記》引薛瑩《鄭德璘傳》描述:“女不工刀劄,又恥無所報”,反映書寫能力的重要性。
- 清代鈕琇《觚賸·睐娘》記載:“工刀劄,善吟詠”,将書寫與文采并提。
三、延伸含義
除直接指代書寫行為外,也可引申為書法技藝或文筆能力,常與“刀筆”(古代書寫工具)相關聯。
四、曆史背景
該詞體現了古代書寫工具的特點。竹簡需用刀刻寫和修改,故“刀劄”成為對書寫過程的形象概括,後逐漸演變為對文字表達能力的贊譽。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太平廣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刀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刀子和紙張。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刀字旁,右邊是劄字旁。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刀劄》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文化背景。古時候,人們常常将刀子和紙張放在一起使用,因為刀可以用來切割紙張,紙張則用作記錄信息的工具。所以,這個詞語就形成了。
在繁體字中,《刀劄》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在字體上有一些區别。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漢字的筆畫順序、書寫方式和字形都有一些變化。不過,《刀劄》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隻是書寫樣式略有差異。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刀劄》這個詞,例如:
1. 他用刀劄割開了紙封。
2. 這份經文是用刀劄記錄下來的。
與《刀劄》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刀具、割刀、紙張等。
與《刀劄》意思相近的詞語可能有刀紙、刀狀等。
至于反義詞,對于《刀劄》來說可能沒有特定的反義詞,因為它是由刀和紙兩個對象組成的詞語。這意味着與刀和紙有關的詞語可能都與《刀劄》存在某種互補的關系。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