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史諜 ”。猶史冊。《晉書·隱逸傳·辛谧》:“ 伯夷 去國, 子推 逃賞,皆顯史牒,傳之無窮。”《陳書·高祖紀上》:“既景煥於圖書,方葳蕤於史諜。” 宋 王安石 《送江甯彭給事赴阙》詩:“壯志異時開史牒,妙齡終日對書龕。” 清 唐孫華 《讀柳詩》詩:“流傳入史牒,後人争詆諆。”
“史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史牒”指史冊或曆史檔案,是記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的文書。該詞亦作“史諜”,強調對曆史的系統性記載。
“史牒”不僅是一個曆史術語,更承載了文化傳承的功能,常見于文史研究領域。
《史牒》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古代書信中常用的紙片或木牍。它記錄了曆史事件、人物行迹以及各種重要的文書資料。
《史牒》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其中,“史”的部首是“口”,總計5個筆畫;“牒”的部首是“牛”,總計7個筆畫。
《史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使用這個詞彙來指代記錄曆史事件的文書。在繁體字中,史牒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史牒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同,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史”字的橫畫可能更加平直,而“牒”字的結構可能會更為簡單。
1. 我在古文化研究中發現了一封古代的史牒,記錄着一個重要曆史事件。
2. 這封史牒詳細記載了當時皇帝的征戰事迹。
1. 史書:記錄曆史事件和人物的書籍。
2. 史籍:與史書相同,指記載曆史的書籍。
3. 史料:曆史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種文書和資料。
1. 古牒:與史牒相同,指古代書信中的紙片或木牍。
2. 史信:記載曆史事件的信件或文書。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