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涸鱗的意思、涸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涸鱗的解釋

同“ 涸轍之鮒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涸鱗去轍還遊海,幽禽釋網便翔空。” 唐 杜牧 《書事》詩:“失計抛漁艇,何門化涸鱗。” 明 楊慎 《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别》詩:“鎩羽涸鱗去安所,翾飛川詠幾時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涸鱗(拼音:hé lín)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幹涸水澤中的魚,比喻身處絕境、亟待救援的人。以下從釋義、典故出處及用法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彙釋義

  1. 字面義

    “涸”指幹枯、枯竭,“鱗”代指魚類鱗片,引申為魚。合稱即失水瀕死的魚。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第1031頁“涸”字條。

  2. 比喻義

    比喻因環境困厄而陷入絕境的人,強調其孤立無援、亟待救助的狀态。

    來源:《古漢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第287頁“涸轍之鲋”條目。


二、典故出處

“涸鱗”典出《莊子·外物》:

莊周家貧,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鲋魚焉。周問之曰:‘鲋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此典故中“車轍之鲋”(即“涸轍之鲋”)後演化為“涸鱗”,成為困境求援的經典意象。


三、用法與延伸

  1. 文學應用

    古代詩詞常以“涸鱗”隱喻賢才失路或民生疾苦。如唐代駱賓王《疇昔篇》:“涸鱗去轍還遊海”,喻指脫離困境重獲生機。

    來源:《全唐詩》卷七十九。

  2. 近義關聯

    • 涸轍之鲋:與“涸鱗”同源,更強調“車轍”場景的緊迫性。
    • 枯魚銜索:出自《韓詩外傳》,喻困境中微弱求生之态。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郭慶藩輯)
  3. 《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古漢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涸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é lí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涸鱗”字面意為“幹涸的魚鱗”,但實際源自典故“涸轍之鲋”(出自《莊子·外物》),比喻處于困境、急需援助的人或事物。例如:


二、核心釋義

  1. 困境中的生命
    原指車轍幹涸後被困的魚(鲋魚),後引申為因環境惡劣或資源匮乏而陷入絕境的人或物。
  2. 急需援助的狀态
    強調迫切性,如駱賓王《疇昔篇》中“涸鱗去轍還遊海”,暗喻脫離困境後的重生。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莊子》原文或唐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擺格暴事悲嘯比屬蟬韻成風斤待剛蹈正雕堂調娛陡亂堵頭翻正發越馮子賦比興富室光出溜古穆孤禽恢怪火迫酂侯雞德街彈羁鞚輯睦金簳擠排鞠仗控馭斂約零工蘆藩買昏綿攣木城胖子年抛亸樸木愆暘麒麟清路尚飨山經飾說視眺庶人宿負闛鞈歎哭桃李年天門山挑麼挑六土禁萬家之侯危詞下江閑扯相參先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