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縧镟的意思、縧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縧镟的解釋

(1).系鳥的繩和環。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以絛繫鷹足,而繫之於鏇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放心者,如雞豚出於塒栅,不求則不得;心放者,如鷹隼翔於雲霄,而絛鏇固在吾手也。”

(2).又比喻鉗制束縛。 明 袁宏道 《與朱玉槎書》:“ 上愚 兄方卧穩江臯,自以高雲逸翮,不知絛鏇遂及。”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至誠惻怛,而機牙四應,閑止淵靜,而絛鏇百出,鑒别人才,洞晰情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縧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āo xu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縧:指用絲線編織的帶子或繩子()。
    • 镟:同“旋”,指金屬環或軸類工具()。
      組合後,“縧镟”字面指系鳥的繩和環,常用于束縛鷹隼等猛禽。例如杜甫《畫鷹》中“絛鏇光堪摘”即描述用絲繩(縧)和金屬環(镟)固定鷹足的情景()。
  2. 具體應用
    古代馴鷹時,以縧系住鷹足,另一端連接镟(環),便于控制其行動()。


二、比喻義

在文學作品中,“縧镟”常被引申為鉗制或束縛的象征。例如:


三、其他補充

若需進一步了解“縧”的組詞或“镟”的演變,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縧镟的意思

縧镟(tāo xi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彩色的絲線或繩索裝飾衣物的各種花紋、圖案或編織品的邊緣裝飾,常用于傳統服飾、刺繡和工藝品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縧镟的拆分部首是纟(絲,絲,糸)和金(钅)。它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

縧镟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縧”最早指的是細繩索,後來演變為裝飾品上的絲繩。而“镟”最初是指金屬花紋紋飾,後來也泛指各種花紋紋飾。

在繁體字中,“縧”保持不變,而“镟”使用了“釧”的舊字形,表示金屬器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縧镟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有時候可以将“縧”寫作“絛”,而将“镟”寫作“鏥”,但這隻是字形的差異,意思沒有改變。

例句

1. 她身着一襲金色的繡花旗袍,縧镟的邊邊角角閃耀着光彩。

2. 這幅刺繡作品上,五彩縧镟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圖。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絲縧、鑲繡、雲縧、金镟。

近義詞:花邊、紋飾、繡花。

反義詞:簡潔、樸素、無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