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紀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參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戶部尚書 王巨濟 專理算 江淮省 。”《元史·世祖紀十二》:“辛巳,詔遣尚書省斷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雲南 。”
(2).猶核算,計算。《元史·選舉志三》:“凡遷官之法……其理算論月日,遷轉憑散官,内任以三十月為滿,外任以三歲為滿,錢穀典守以二歲為滿。”《元史·選舉志四》:“軍官轉入民職,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準定資品換授,從禮任月日為始,理算資考陞轉。”
(3).審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強竊盜》:“如拿獲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阿爾哈雅 掌兵民之權……其威權不在 阿哈瑪特 下,宜罷職,理算其黨,雖無所染者,亦當遷移他所,勿使久據 湖廣 。”
“理算”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不同維度的解釋:
現代常用義集中在保險理賠和金融計算,而曆史用法側重行政管理和財務核算。若需深入特定領域(如保險),可參考專業資料。
《理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理」和「算」。
「理」的部首是「玉」,「算」的部首是「竹」。
「理」的筆畫數為11,依次是:一、丨、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
「算」的筆畫數為14,依次是:一、フ、一、一、一、丨、丨、丨、丨、一、丨、一、一、一。
「理算」這個詞意指推理和計算,在古代常用于描述數學和邏輯思考的過程。在古代中國,學者們通常将推理和計算視為同一種基本認知能力,因此将兩個詞彙合并成「理算」。
「理算」的繁體寫法為「理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理算」在古時的寫法為「理算」。
1. 他在數學競賽中展示了他出色的理算能力。
2. 這位教授緻力于推廣理算思維的重要性。
一些與「理算」相關的組詞:
1. 理論
2. 算術
3. 推算
4. 數理邏輯
一些與「理算」意思相近的詞語:
1. 計算
2. 推理
3. 思考
與「理算」意思相反的詞語:
1. 不合理
2. 不計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