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龍争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清 王晫 《今世說·企羨》:“ 新城 王西樵 阮亭 ,每過郵亭野店,輒題詩壁上,詩既驚人,使筆鬥大,龍拏虎攫。”
“龍拏虎攫”是一個形容筆勢或力量遒勁、奔放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出自清代王晫《今世說·企羨》:“新城王西樵阮亭,每過郵亭夜店,辄題詩壁上,詩既驚人,使筆鬥大,龍拏虎攫。”
(描述文人題詩時筆勢如龍虎相争般遒勁有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今世說》等古典文獻。
“龍拏虎攫”是一個成語,形容勢力強大、兇悍狡猾的人或勢力相互争鬥、激烈的戰鬥場面。它常用來比喻兩個勢力強大的對抗環境,或者形容争鬥激烈、競争激烈。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帶有強烈競争性質的場景。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龍”、“虎”、“攫”。其中,“龍”是指龍,是一個動物;“虎”是指虎,也是一個動物,都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攫”是指攫取。整個成語由這三個字組成。
“龍拏虎攫”這個成語是源于《左傳》,該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趙有賢将蛟龍捕捉來威懾燕國,他說:“龍拏虎攫要想消滅敵人。”後來,這個成語便用來形容強悍兇狠的人或勢力相互對抗的情況。
該成語的繁體字為「龍拿虎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在有許多不同。按照古時候的寫法,《康熙字典》收錄了“龍拏虎攫”這個成語,字形與現代有所區别。
例句:
1. 這家公司與對手公司一直處于龍拏虎攫的狀态,競争非常激烈。
2. 在政界,龍拏虎攫的鬥争是常見的。
組詞:龍馬精神、虎踞龍盤、攫取珠寶。
近義詞:針鋒相對、火拼激烈。
反義詞:和諧共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