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難不苟的意思、臨難不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難不苟的解釋

謂遇到危難不苟且偷生。語本《禮記·曲禮上》:“臨難毋苟免。”《舊唐書·忠義傳序》:“有若 仲由 之結纓, 鉏麑 之觸樹, 紀信 之蹈火, 豫讓 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 臨危不苟 ”。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慮那個!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隻能臨危不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難不苟”是一個褒義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危難關頭堅守氣節、不苟且偷生的品格。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lín nàn bù gǒu(注意“難”讀第四聲)。
    • 字面含義:指面臨危難時,不因畏懼而苟且偷生或妥協。
    • 核心出處: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上》的“臨難毋苟免”,強調危難中不逃避責任。
  2. 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臨難不苟的氣節令人敬佩”。
    • 感情色彩:褒義,用于贊頌忠義、勇敢的品格。
  3. 曆史典故與示例

    • 《舊唐書·忠義傳序》列舉了仲由(子路)、豫讓等曆史人物的事迹,稱他們“殺身成仁,臨難不苟”。
    • 清代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中描述戰亂時,提到“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
  4. 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臨危不苟。
    • 思想内涵:與儒家“舍生取義”精神一脈相承,強調在生死考驗中堅守道義。

如需更多用例或完整文獻,可參考《禮記》《舊唐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難不苟》的意思

《臨難不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面臨困難和逆境時,仍然能保持嚴謹認真的态度和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臨難不苟》的拆分部首為:“丨、片、卩、艹”。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臨難不苟》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上下文為:“臨難不苟,面如傅粉。”意為面對困境時,不苟且敷衍了事;稱贊君子面對困難時能夠保持極高的操守。

繁體字

《臨難不苟》的繁體字為:「臨難不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臨」的字寫作「臨」,「苟」的字寫作「苟」。

例句

他在面臨嚴重考試壓力的時候臨難不苟,努力學習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組詞

臨難不屈、不苟言笑、不苟言息等。

近義詞

精益求精、兢兢業業、謹慎小心。

反義詞

敷衍塞責、馬虎草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