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極限。《後漢書·李固傳》:“而中常侍在日月之側,聲埶振天下,子弟祿仕,曾無限極。”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按北 太行山 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東海不知所窮盡也。” 宋 蘇轍 《上神宗皇帝書》:“近世以來,取人不由其官,士之來者無窮,而官有限極。”
“限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限極”指“極限”,即事物能達到的最大或最終邊界。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描述時間、空間或制度上的約束,例如《後漢書·李固傳》中的“曾無限極”強調官職晉升的無止境,晉代張華的《博物志》則用其形容太行山與東海的無窮盡。
古籍用例
現代語境差異
當代語境中,“限極”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品牌名稱(如“無限極”)中可見其衍生含義,表示突破邊界或追求極緻。需注意區分此類用法與本義的關聯性。
近義詞擴展
與“極限”“頂點”“盡頭”等詞義相近,但“限極”更偏向書面化表達,常見于古典文本。
總結來看,“限極”是漢語中描述邊界的古雅詞彙,其核心含義從古至今保持穩定,但實際使用場景隨時代演變有所變化。
《限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到達極限、限度。表示某種情況或狀态已經達到了最大或最高的程度。
《限極》的部首是“阝”和“㫃”,總共有8畫。
《限極》最早出現在漢代的古文字中,起初的寫法是「刖」,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在繁體字中,「限」的「阝」部分會寫成「阜」,整個字的形狀稍微複雜一些。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限」的上面有一個「玄」字旁,下面則是一個「千」字旁,整個字的形狀和現代略有不同。
1. 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總是追求絕對的限極。
2. 這個項目已經達到了發展的限極,需要尋找新的方向。
限制、極限、無限、無極、極其、不限等
盡頭、最高點、頂峰、極點等
開放、不限制、無限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