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阿賴耶識”的略稱。意譯為“藏識”。大乘唯識宗把内心活動分為八類,阿賴耶識是第八識。佛教認為這第八識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現象的“種子”(即潛能)。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師復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賴耶惟以自識見分,緣自識中一切種子以為相分。故其心不必現行,而其境可以常在。”參見“ 八識 ”。
"賴耶"是佛教唯識學核心概念"阿賴耶識"的簡稱,該術語源自梵語"ālayavijñāna",指藏識、種子識。根據唐代玄奘譯《成唯識論》卷三記載:"阿賴耶識,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層要義:
種子存儲功能
賴耶識如同倉庫般儲存着能生起宇宙萬法的潛在能量(種子),《解深密經》稱其為"一切種子心識"。這種存儲具有"受熏持種"特性,即通過感官接觸外界産生新的心理印記。
輪回主體作用
《瑜伽師地論》指出賴耶識是業力承載者,佛教輪回理論中,此識作為生命流轉的主體,貫穿三世因果。死亡時前七識俱滅,唯賴耶識攜帶業種轉入下一期生命。
宇宙生成本源
唯識學派主張"萬法唯識",賴耶識所含種子遇緣現行,生成物質世界與精神活動。《攝大乘論》将賴耶識喻為"所知依",即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
該術語在漢語中的定型經曆音譯過程,北魏菩提流支初譯作"阿梨耶",真谛三藏改譯為"阿賴耶",至玄奘确定"阿賴耶識"标準譯名。現代佛學研究指出,賴耶識理論融合了印度部派佛教的"細心說"與"種子說",形成系統的識變學說。
參考文獻:
• 玄奘《成唯識論》中華書局校釋本
• 中國佛教協會《佛學常見辭彙》線上版
•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唯識部典籍
“賴耶”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解釋,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核心解釋:賴耶是“阿賴耶識”的簡稱,源自梵語“Ālaya-vijñāna”,意譯為“藏識”,屬于大乘唯識宗提出的八識理論中的第八識。
在部分南方方言中,“賴耶”(lài yē)作為口語化表達,表示“感謝”或“答應他人的請求”。例如:“賴耶你幫忙!”即“感謝你的幫助!”。此用法與佛教術語無關聯,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八識理論,可參考《八識規矩頌》等文獻。
班房胞裹扁擔花邊情辯治布衣交餐玉朝奏戳記厝火大闆大本營誕譽電氣電照獨豹獨立國多收并畜惡金凡常發音蜂蠹圭撮孤技顧畏行商河陰胡本回略貨人江雞監搜箭豬截近結脈疾疠驚美浄宇居盈窟薮雷噪兩蘇離畢厘理柳絲龍髥曼胡盼盼茶茶偏稱碕仄群叢然犀角桑藓傷家扇暍梢泊深嘿水兕騰蕩橦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