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離愍 ”。遭遇憂患痛苦。《楚辭·九章·懷沙》:“離慜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一本作“ 離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冤結紆軫兮,離愍之長鞠。” 清 方苞 《兄子道希墓志銘》:“雖離慜以終世,實無忝於所生。”
“離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楚辭·九章·懷沙》:
“離慜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
此處的“離慜”描述詩人屈原雖遭受困苦仍堅守志向的高潔品格。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冤結紆軫兮,離愍之長鞠。”
這裡“離愍”與“離慜”同義,指長期處于憂患之中。
在不同文獻中,“離慜”也寫作“離愍”或“離湣”,均為通假字現象,詞義一緻。
“離慜”是古漢語中表達“遭遇憂患”的複合詞,常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多用于形容人物在困境中的精神堅守。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離慜》是一個成語,意為離别之情。
成語《離慜》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心,禾為左邊部首,心為右邊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6。
《離慜》來源于古代文獻《論語·述而》,原文為:“用力楫其指于泱漭之湄,而踴躍於斯,可謂好學也已矣。”其中“踴躍於斯”一句中的“踴躍”即指離鄉背井,表達了人們對于追求知識和進取的熱情。後人将這個意蘊進一步發展為離别之情和思念之情,形成了現代成語《離慜》。
《離慜》的繁體字為離悶。
古時候《離慜》的寫法為李悶,後來經過演變,變成了現代的《離慜》。
他留在外地工作已經兩年了,我們對他的離慜很深。
離别、思念、慈悲、憂憤、情感
眷戀、懷念、思緒、想念、思戀
聚首、歡聚、團圓、歡欣、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