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頭和番的意思、兩頭和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頭和番的解釋

謂兩面撥弄、攪和。《金6*6*梅詞話》第七五回:“單管兩頭和番,曲心矯肚,人面獸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兩頭和番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兩頭和番”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出現在明清白話小說中,其核心含義指在矛盾雙方之間周旋調停、兩面讨好的行為。以下從語義、語用及文化背景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兩頭”

    字面指“兩個端點”,引申為矛盾或對立的雙方。例如糾紛中的兩造、利益沖突的兩個陣營等。

  2. “和番”

    “和”意為調和、調解;“番”為方言用字,可理解為“方”“邊”(如“這番”“那番”)。合指在雙方之間斡旋、說和的行為。


二、完整詞義


三、文化背景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明清市井文學,反映民間調解生态的複雜性。典型案例如《金瓶梅》:

《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五回:

“你休要兩頭和番,背地裡挑唆。俺們已是咬斷鐵的漢子,怕你調唆?”

(此處指責他人表面調解實則挑撥是非。)


四、權威釋義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兩頭和番”詞條,釋義為:“在雙方之間挑撥或調解,企圖兩面讨好。”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實體書無直接鍊接,可查證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

  2. 《金瓶梅詞典》

    白維國主編,中華書局出版,明确标注該詞為“明清山東方言”,釋義強調其“兩面調停”的語境。

    來源:ISBN 978-7-101-05799-7。

  3. 語言學論文參考

    王力《漢語史稿》指出,“番”在近代漢語中作方位詞後綴的用法常見于北方方言,如“這番”“那番”,印證“和番”即“調和兩方”。

    來源:《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五、現代使用與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但衍生概念(如“兩面派”“騎牆派”)仍存。研究方言或古典文學時需結合明清社會背景理解其諷刺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兩頭和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兩面撥弄、攪和”,通常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時周旋于兩方之間,通過挑撥或調方式達到某種目的。


二、出處與用法

  1. 來源:
    最早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五回:“單管兩頭和番,曲心矯肚,人面獸心。”
  2.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描述處事方式。
  3. 感情色彩:
    部分詞典标注為“褒義詞”,但實際語境中多含貶義,暗指行為帶有心機或不真誠。

三、讀音與擴展


四、示例應用

例句:

他表面上調解矛盾,實則兩頭和番,導緻雙方關系更加惡化。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際交往中的複雜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金瓶梅》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置表格殘租長此以往塵床踟蹰沖天鶴樗博村巷擔肩胛大聲颠倒幹坤彫殘調卷服裹赴約閣道國帑嘓啅化胎卉汩賈勇羁纏蠘蟹羁防金銘迥逝蘭芝常生老蚌老東人理家龍腦香龍瓶棉線麋聚逆走陪笑僻事撲鬥欠産嵌合佥解芡實起撥七折八扣全優趣埶染青山賓上木驢少年兒童燙面塘卒同室鮮冠娴妖小的嘯歌喜車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