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邪僻之事。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是故僻志萌,則僻事作。”
(2).不習見常用的故實;僻典。 宋 許顗 《彥周詩話》:“然前輩 楊 、 劉 、 李 、 宋 最號知僻事,豈不知讀《漢官儀注》而疑之耶?” 元 林坤 《誠齋雜記》卷上:“ 唐 末有 喬子曠 者,能詩,喜用僻事,時人謂之狐穴詩人。” 清 戴名世 《吳他山詩序》:“﹝君之詩﹞僻事以為奧,奇字以為古乎?”
“僻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ì shì,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邪僻之事
指不正當或違背道德的行為。例如,漢代荀悅在《申鑒·雜言上》中提到:“是故僻志萌則僻事作,僻事作則正塞。” 這裡強調“邪念萌生會導緻邪僻行為發生”。
冷僻的典故或事物
指不常見、不常用的典故或生僻的用詞。例如:“此人做文章喜用僻事。” 這類用法常見于古代文學創作中,需引用生僻知識以顯學識。
語義來源
“僻”本義為偏僻、不常見,引申為“邪僻”或“冷僻”;“事”指事情或典故。組合後既可指“邪僻行為”,也可指“冷僻知識”。
用法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申鑒》等典籍的詳細注解。
《僻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那些不常見、少有人知、或者與主流不同的事情。這些事情往往具有一定的奇特性和非凡之處。
《僻事》可以拆分為“亻”、“生”和“亦”。其中,“亻”是人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生”是一個字部,與生命、存在有關;“亦”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也、亦、也是。
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數計算方式,其中,“亻”為二畫,“生”為五畫,“亦”為六畫。
《僻事》一詞最早見于《康熙字典》中。在辭書中,它被用作解釋極為罕見的字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了它的意義,用來形容一些不同尋常的、稀奇古怪的事情。
《僻事》的繁體字為「僻事」,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寫《僻事》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僻事》一詞的出現較晚,并沒有特定的古代寫法。
1. 他總是被認為是一個怪人,因為他經常關注一些很多人都不關心的僻事。
2.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僻遠山區的奇異故事,堪稱精彩的《僻事》之一。
組詞:奇事、稀罕事、奇怪事、罕見事
近義詞:特異、罕見、新奇、稀奇
反義詞:常事、平常、普通、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