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冰和玉。常用以比喻高尚貞潔的人品或其他潔淨的事物。 唐 康骈 《劇談錄·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 宋 辛棄疾 《清平樂》詞:“斷崖脩竹,竹裡藏冰玉。” 金 蔡松年 《水調歌頭》詞:“西山六街碧,嘗憶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載,冰玉洗雙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馬》:“有孀婦,姿容頗美,年纔二十餘,獨處一室……纔向暝,便閉門,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謂冰玉之操,不是過矣。”
(2).嶽父和女婿的代稱。“ 冰清玉潤 ”的省稱。 宋 蘇轼 《與王定國書》:“知今日會兩壻,清虛陰森,正好劇飲,坐無狂客,冰玉相對,得無少澹否?” 明 謝谠 《四喜記·思憶雙親》:“喜難量,相輝冰玉,天賜這美東牀。”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也須要才貌相均,年歲相當,冰玉相憐,門閥相高。念翩翩龍種,怎共那魚蝦為伴。”參見“ 冰清玉潤 ”。
冰玉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物象特征
冰玉最初指代冰與玉兩種物質,突顯二者的潔淨、晶瑩特質。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冰象征“清透寒冽”,玉代表“溫潤光澤”,兩者結合形成對立統一的美學意象。宋代蘇轼在《少年遊·潤州作》中以“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暗喻冰玉般的皎潔意境,體現自然物象的純粹性。
二、比喻義與人格象征
冰玉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風姿。據《晉書·衛玠傳》記載,衛玠因“風神秀異”被贊“珠玉在側,覺我形穢”,後世引申“冰玉”比喻高潔情操與脫俗氣質。清代沈複《浮生六記》中“芸曰:求親熱者反為疏,求淡泊者得親密”,亦以冰玉喻指人際關系中不慕榮華的淡泊之心。
三、親屬關系引申義
在傳統倫理語境中,冰玉衍生出“嶽父與女婿”的代稱。典故源自《晉書·衛玠傳》,衛玠嶽父樂廣曾任太子舍人,時人稱贊“婦公冰清,女婿玉潤”,後縮略為“冰玉”指代翁婿。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書劄,如明代歸有光《祭妻父參政文》中“念子冰玉,義猶舅甥”。
“冰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比喻高尚貞潔的人品或潔淨事物
原指冰和玉,因二者皆純淨無瑕,常被用來象征品德高潔或事物潔淨,如形容人的清冷高雅氣質。例如宋詞中“竹裡藏冰玉”便以自然景物暗喻品格純淨。
形容人的外貌與性格
多用于描述女性美貌清冷如冰,性格冷靜高貴。如“冰玉洗雙眸”(金代蔡松年),或現代用法中形容氣質淡雅、舉止從容的人。
嶽父與女婿的合稱
源自成語“冰清玉潤”(嶽父稱“冰清”,女婿稱“玉潤”)。宋代蘇轼在書信中以“冰玉相對”指代翁婿關系,明代戲曲中也用“冰玉”表達類似含義。
在《真三國無雙4》等遊戲中,“冰玉”是一種帶有冰屬性攻擊效果的道具,可減緩敵人移動速度,通過升級可增強屬性。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用例及遊戲術語,若需更詳細出處,可查閱《蘇轼文集》《清平樂》等原文或相關遊戲攻略。
保育院巴三覽四編排不在行蛼螯大颠膽喪魂消大勇若怯隄岸番手風痹豐民臯盧割肉貫鐵橫折鴻寶黃門驸馬惛瞢火石炮惑疑勁廉就書積治髡躶枯樹生花靈署毛芥逆溢驽疴炮車朋俦骈白披襖子情報學青銅錢人身賽娘散曹上網本善書不擇紙筆生劫十二峯柿盤收人疏密私衙算總賬帑簿條脅圖景脫禍微司五釜霞閣閑别下土下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