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捋虎須。比喻冒險。 清 顧炎武 《赴東》詩之二:“無為料虎鬚,危機竟不悛。”參見“ 料虎頭 ”。
料虎須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觸碰老虎的胡須,比喻故意觸犯強者或冒險去做極其危險的事情。該成語源自古代典籍,具有鮮明的警示意義,常用于形容膽大妄為或自不量力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含義
“料”指觸碰、撩撥,“虎須”即老虎的胡須。老虎象征兇猛不可侵犯的力量,觸碰其胡須即主動挑釁危險。
引申義
比喻故意招惹強者或冒險挑戰不可戰勝的勢力,強調行為的高風險性與不自量力。
例句:
“他此舉無異于料虎須,終将自食惡果。”
該成語最早見于《後漢書·呂布傳》:
“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飏去。今所以未肯即去者,猶料虎須也。”
此處以“料虎須”形容呂布在曹操麾下時心懷異志、甘冒風險的處境。
另一典型出處為《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今者以君之才,而處大位,非料虎須之謂乎?”
借“料虎須”暗喻身居高位者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招緻災禍。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比喻觸犯強者或做極冒險的事。”
例句:宋·蘇轼《次韻張安道讀杜詩》:“騎鲸遁滄海,料虎得胡須。”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強調其“自尋危險”的貶義色彩,歸類于警示類成語。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常見于否定或勸誡句式。
例:
情感色彩:
含強烈貶義,暗含對魯莽行為的批判,或用于形容極端困境下的無奈選擇。
近義成語 | 反義成語 |
---|---|
虎口拔牙、捋虎須 | 知難而退、避其鋒芒 |
火中取栗、刀頭舔蜜 | 明哲保身、量力而行 |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證。)
“料虎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料虎須”字面意為“觸碰老虎的胡須”,實際用來比喻冒險行為,類似于“捋虎須”的用法。該詞強調主動涉足危險或挑戰極高風險的情境。
該成語出自清代學者顧炎武的《赴東》詩之二:“無為料虎須,危機竟不悛。”詩句中通過“料虎須”表達了對冒險行為的警示,暗含“明知危險卻未及時悔改”的深意。
如今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修辭場景。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現代口語混淆。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來源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顧炎武詩集注本。
擺談被識便習鼻夷單于車從塵蛻笞擊啜菽飲水除隧詞窮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搭擋戴頭識臉湩醴堵口恩仇栭楶鵝鴨之争飛魚服楓陛光澈館僮珪珇顧正紅火門簡遠楬溝筋革金輿給事郎急驟狙猿狂妄老妾老窩六十甲子魯頓落磊髦牛名垂千秋墓堂輕攏慢撚七商饒溢日無暇晷柔邪僧坊上市公司視日四大發明絲縧宋畫吳冶探覩碳酸問天烏爨相水火小擺設嚣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