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菽飲水的意思、啜菽飲水的詳細解釋
啜菽飲水的解釋
[one can be a dutiful son to his parents even in poverty] 吃豆類,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荀子·天論》
詳細解釋
亦省作“ 啜菽 ”。1.吃豆類,喝清水。語出《禮記·檀弓下》:“ 子路 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後因以為貧家孝子事親之典。 唐 元稹 《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孝子之於事親也,貧則有啜菽之歡。”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記聞人滋五說》:“以啜菽配飲水,謂貧者之孝也。”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三牲五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并飲水。”
(2).指生活清苦。《列子·楊朱》:“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極。”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诰第七狀》:“如此則臣生負大罪,死負餘愧,雖進極榮顯,不若啜菽飲水長為布衣也。”
詞語分解
- 啜菽的解釋 以豆為食詳細解釋見“ 啜菽飲水 ”。
- 飲水的解釋 .喝水。《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孫希旦 集解:“飲有漿醴之屬,今但飲水而已,飲之貧也。” 唐 韓愈 《複志賦》:“固餘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 清 沉初 《西清
網絡擴展解釋
“啜菽飲水”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字面解釋
- 啜:吃;
- 菽:豆類的總稱;
- 飲:喝;
- 水:清水。
字面意思是“吃豆子、喝清水”,形容生活極其簡樸清苦。
深層含義
- 生活清苦
指物質條件匮乏,僅以最基礎的食物維持生存。例如《荀子·天論》提到:“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強調生活節儉并非愚鈍,而是順應時勢的選擇。
- 孝道體現
《禮記·檀弓下》中,孔子以“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說明:即便貧寒,隻要盡心侍奉父母、使其歡愉,便是孝道。
用法與示例
- 語法:聯合式結構,常作謂語,多用于書面語境。
- 例句:
- 梁啟超曾用此詞批判苛稅:“使舉吾民啜菽飲水之資,而悉節減之以償國債”;
- 宋代蘇轍在《答黃庭堅書》中以“飲水啜菽”贊美顔回安貧樂道的精神。
延伸關聯
該成語與“箪食瓢飲”“粗茶淡飯”等詞義相近,但更側重清貧中保持德行或孝心,而非單純描述生活樸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荀子》《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啜菽飲水是一個成語,表示飲食節儉的意思。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啜”和“菽飲水”。
“啜”的部首是口,有6個筆畫。它的意思是攪拌着喝。而“菽飲水”中,“菽”的部首是艸,有11個筆畫。它意味着豆子,而“飲水”則是指喝水。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莊子》一書中。它原本是用來指代鳥類的,描述它們低頭啜水。後來,人們将這個動作比喻為飲食節儉,形成了現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啜菽飲水的寫法為『嘬菽飲水』。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啜可以寫作“啐”,而“菽”可以寫作“蔬”。所以,古時候的寫法是“啐蔬飲水”。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啜菽飲水,從不奢侈浪費。
除了“啜菽飲水”,有些類似的成語還有節儉節約、艱苦樸實等。而與“啜菽飲水”的意思相反的成語則可以是奢侈浪費、揮金如土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