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隅的意思、舉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隅的解釋

舉一端為例。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語出《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唐 杜甫 《壯遊》詩:“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易書》:“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辭之外,别起一義以示學者,使之觸類而通,此即舉隅之説也。”參見“ 舉一反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隅"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語詞彙,讀音為jǔ yú,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列舉局部事例來反映整體情況。該詞由"舉"(提出、揭示)和"隅"(角落、局部)兩個語素構成偏正結構,體現以局部代整體的認知方式。

在古漢語應用中,《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表述,完整展現了該詞的原始語境,強調通過部分案例推導整體認知的教學方法。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學術領域,指代通過典型事例展開論證的研究方法,如文學批評中"舉隅式分析"即指選取典型文本片段進行深入解析的研究路徑。

權威辭書釋義顯示,《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舉一端為例",強調其方法論價值;《古代漢語詞典》則标注其動詞屬性,指"舉出事物的一個方面"。該詞與"示例""例證"構成近義關系,但更突出以局部映射整體的認知特征,常見于《文學評論》《古籍整理研究》等學術刊物的論文标題中。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4. 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
  5. 《文學評論》2023年第2期方法論專題

網絡擴展解釋

“舉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論語·述而》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指通過列舉一個例子或局部現象,啟發他人以此類推、理解整體。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經典出處
    源自《論語·述而》,孔子提出“舉一隅”的教學方法:若學生不能通過教師展示的一個角落(事物局部)推想其他三個角落(整體),則不再重複教導。強調啟發式學習的邏輯。

  2. 現代用法
    指在論述中列舉典型事例或部分内容,以說明更廣泛的規律或整體特征。常用于學術著作或文章标題,如《文學欣賞舉隅》。

二、延伸含義

三、注意事項

四、示例用法

總結來看,“舉隅”強調從局部到整體的認知過程,既是傳統教育理念的體現,也是現代論述中高效表達的手法。

别人正在浏覽...

艾畢熬不住搬鋪本待補伏蟲草出路春岑摧落大白日到頂蹲腿諷職婦闾貫繦規責過不去捍救黑丸劾死鴻爪春泥黃金镮晃曳狐魅疾渾混嘉樂交懷戒行技機京都浄素矜矜謹飾眷望聚螢浪淘沙靈矯漏奪芒鍼沒後明顯鳴吒瓶儲平火覃平瓊書騎行企伫曲照三事上山壽陵失步太玄檀床天鵝絨透支突忽握雨攜雲匣劍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