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列貌。 唐 韓愈 《袁氏先廟碑》:“柏版松楹,其筵肆肆。” 唐 李翺 《舒州新堂銘》:“左立嘉亭,繚以環除,延延其深,肆肆其紓。”
“肆肆”是一個古漢語疊詞,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并列貌:指事物整齊并列、有序排列的狀态。常見于唐代文獻中,用于描述建築或物品的整齊陳設。
“肆”單獨使用時有多重含義,例如:
“肆肆”屬于古典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表達對整齊排列的形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肆”的其他含義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肆肆》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ì sì。它由兩個相同的部首組成,分别是“聿”和“冊”,部首為“齲”。該字的筆畫數為12畫。
《肆肆》一詞源自于古代文言文的寫法,表示“四四(四次)”。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肆肆(十六)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肆肆的字形稍有不同。古時候的肆字變化較多,有一種寫作“四十”,表示為“肆”字的左半部分加上“十”的形狀。
1. 他的遺囑被分為肆肆份,每個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益。
2. 這個項目有肆肆個階段,我們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計劃。
1. 肆意:形容一個人隨心所欲,毫無顧忌。
2. 肆虐:形容某種力量或者疾病猖獗,不受控制。
3. 肆無忌憚:形容一個人做事不顧及他人感受,毫無顧忌。
近義詞:四四、四次、第四次
反義詞:一一、齊全、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