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城。《韓非子·說林下》:“ 晉 中行文子 出亡,過於縣邑。”《史記·蕭相國世家》:“ 何 守 關中 ,侍太子,治 櫟陽 。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後漢書·伏湛傳》:“今所過縣邑,尤為困乏。”
“縣邑”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指縣城或縣治所在地,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行政區域的核心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韓非子·說林下》
“晉中行文子出亡,過於縣邑。”
→ 描述人物逃亡途中經過縣級行政區域。
《史記·蕭相國世家》
“何守關中……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
→ 指蕭何治理關中時建立縣級行政機構及配套設施。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縣邑”,但在曆史、文學或學術讨論中仍可見到,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史書原文。
縣邑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阝和⻏,共有9個筆畫。
《說文解字》中解釋縣邑為“邑也,四方躬裡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行政區劃制度,用來指代一個較小的行政區域。
在繁體字中,縣邑的寫法為縣邑。
古時候,縣邑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分韻撮要》一書中,縣邑的古代寫法為鹽邑,表示以鹽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地方。
以下是使用縣邑的例句:
1. 我們的村莊屬于該縣邑管轄範圍之内。
2. 我們到鄉下度假,住在一個甯靜的縣邑裡。
其他與縣邑相關的詞語:
組詞:縣城、縣政府、邑級、鄉邑、轄縣等。
近義詞:鄉村、村莊、鄉鎮。
反義詞:城市、都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