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之長。猶城主。《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九年》:“ 柳城 都尉 石琮 、城大 慕輿埿 并力拒守。” 胡三省 注:“城大,猶城主也。一城之長,故曰城大。”參見“ 城主 ”。
“城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城大”指一城之長,相當于“城主”,即古代負責管理城池的行政或軍事首領。該詞由“城”(城池)和“大”(首領)組合而成,強調對城池的管轄權力。
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九年》的記載:“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輿埿并力拒守。”。元代史學家胡三省在注解中明确:“城大,猶城主也。一城之長,故曰城大。”,說明其職能與“城主”一緻。
職能與地位
“城大”需統籌城池的防禦、民生等事務,常與“都尉”(軍事官職)并列出現,體現其行政與軍事的雙重職責。例如在晉代,城大與都尉共同守城,反映古代地方治理中軍政分權的特點。
相關詞彙對比
與“城主”為同義詞,但“城大”更強調官職屬性,而“城主”可能涵蓋世襲領主等更廣泛含義。此外,“城大”屬曆史特定稱謂,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
語言演變
該詞屬古代職官名,現代僅在研究曆史文獻時出現。拼音為“chéng dà”,注音符號為“ㄔㄥˊ ㄉㄚˋ”,常見于古籍注解或辭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