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自在的意思、觀自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自在的解釋

********* 的别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中有 阿嚩盧枳低溼伐羅菩薩 像。”注:“ 唐 言 觀自在 。” 元 喬吉 《新水令·閨麗》套曲:“人説 觀自在 活菩薩,堪誇。 普陀山 幾時曾到他,更隔着海角天涯。”《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心經》是更要緊的, 觀自在 又是女菩薩,所以要幾個親丁,奶奶,姑娘們寫上三百六十五部。”參見“ *********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觀自在”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層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觀:指内觀、觀察,強調對自心或事物本質的審視。
  2. 自:意為自性,即本心或真實本性。
  3. 在:指當下,強調在此時此刻的覺知狀态。

三者結合,可理解為“通過内觀自性而安住于當下”。


二、佛教中的雙重含義

  1. 菩薩名號
    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别稱,見于《心經》首句“觀自在菩薩”。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明确注釋:“唐言觀自在”,指菩薩能以智慧觀照衆生疾苦并自由救度。

  2. 修行境界
    指通過内觀修行達到心靈解脫的狀态,特點包括:

    • 超越束縛:不為外境所擾,破除煩惱執着。
    • 無得無失:如《金剛經》所述“無相”境界,無得故無失,實現真正自在。

三、修行實踐的核心

  1. 方法:通過禅修觀察身心現象,破除對“我”的執念。
  2. 目标:達到“自在”的兩種體現:
    • 内在:内心平靜安甯,如《心經》所述“心無挂礙”。
    • 外在:慈悲濟世,效仿觀世音菩薩普度衆生的自由境界。

四、總結與延伸

“觀自在”既是修行法門(如《心經》的般若智慧),也是證悟果位(如菩薩名號)。其核心思想可概括為:通過覺知當下、洞察本質,實現從“自我局限”到“無我自在”的超越。

擴展參考:若需深入理解,可研讀《心經》原文及玄奘《大唐西域記》相關章節(來源:、4、5、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自在的意思

觀自在這個詞是佛教用語,意為自由自在地觀察、察看事物。在佛教中,觀自在是指修行者通過禅定等方法達到思想的自由自在、超脫和覺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觀自在的部首為見(現在的現字)。

觀自在的筆畫數為四畫(自:3畫、在:4畫)。

來源

觀自在一詞最早出現在《大正藏》中的佛經《維摩經》中。它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概念之一,指修行者在禅定中觀照内外種種因緣,覺悟超脫的境界。

繁體

觀自在的繁體字為「觀自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觀自在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自」字有時會寫作「自」字的另一種變體「白」,而「在」字的上部分有時會寫作「土」。

例句

1. 修行者要通過觀自在的境界,超脫紅塵的束縛。

2. 隻有觀自在、無執着的心态,才能達到真正的智慧。

組詞

觀自在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觀自在禅:指佛教中通過修行觀照自性的禅宗。

2. 觀自在台:指佛教寺廟供奉觀自在菩薩的特殊台座。

近義詞

觀自在的近義詞為覺自在、見自在。

反義詞

觀自在的反義詞為執着、糾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