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進獻書籍。多指民間進獻佚書。《國語·周語上》:“瞽獻曲,史獻書。” 韋昭 注:“《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隋書·牛弘傳》:“ 弘 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宋史·藝文志一》:“﹝ 高宗 ﹞乃建祕書省於國史院之右,搜訪遺闕,屢優獻書之賞。”
(2).指把自己著的書題獻給别人。 錢锺書 《<圍城>序》:“近來覺得獻書也像‘緻身于國’、‘************’等等佳話,隻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魔術家玩的飛刀,放手而并沒有脫手。隨你怎樣把作品奉獻給人,作品總是作者自己的。”
(3).奉上書劄;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及七國獻書,詭麗輻輳; 漢 來筆劄,辭氣紛紜。” 範文瀾 注:“﹝獻書﹞若 樂毅 《報燕惠書》…… 張儀 《與楚相書》皆是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詩:“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
“獻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進獻書籍
指民間或官員向朝廷、權威機構進獻散佚的書籍。例如《隋書·牛弘傳》記載,牛弘曾建議朝廷廣開獻書之路以收集典籍。這一行為在曆史上對文獻保存有重要作用,如宋代高宗時期設立秘書省并獎勵獻書者。
題獻著作
指作者将自己的著作題名獻給他人,通常表達敬意或紀念。現代學者錢锺書在《圍城》序言中提到,獻書如同“緻身于國”,雖形式化但仍體現作者的心意。
上書陳述意見
多指向地位較高者提交書面建議。例如戰國時期樂毅《報燕惠王書》、張儀《與楚相書》均屬此類(《文心雕龍》提及)。北齊顔之推的文獻中也記載了類似用法。
其他信息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現代用例,涵蓋其核心語義及演變。
“獻書”這個詞,是指将書籍作為禮物或貢獻遞給他人的行為。獻書既可以表示敬意和友善,也可以是一種分享知識和文化的方式。
“獻書”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犬字旁(犭),右邊是示字旁(示),它們都屬于象形字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犬字旁有4畫,示字旁有7畫。
“獻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文化,用于描述将書籍作為禮物贈送給貴族、朝廷等人的行為。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獻書」。
在古時候,獻書的漢字寫法是略有不同的。例如,晉朝的《說文解字》将它的寫法為「
犬凡并」と。「凡」表示共同之意,「并」表示合并。它的這個寫法側重于展示送書的共同和合作性。
1. 他熱愛讀書,常常将自己珍藏的圖書獻書給朋友。
2. 作為一名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獻書給讀者,傳遞我的思想和情感。
獻書的相關詞彙有:獻禮、獻花、獻藝、獻身等。
獻書的近義詞包括: 貢獻書籍、贈予圖書、饋贈書籍。
獻書的反義詞是:收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