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曲幾。一種供休息用的躺坐器具。 宋 林逋 《春日懷曆陽後園遊兼寄宣城天使》詩:“一榻竹風橫懶架,半軒花月倒頑盆。”《宣和遺事》前集:“ 師師 先寝,天子倚着懶架兒暫歇。”
嬾架:即曲幾。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舟車帷幄·嬾架》:“ 陸法言 《切韻》曰, 曹公 作欹架,卧視書。今嬾架,即其制也。”
“懶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傳統器具含義
指古代一種供休息或閱讀使用的家具,常見解釋為:
現代引申或特殊領域用法
字形與讀音
拼音為“lǎn jià”,部分古籍寫作“嬾架”(“嬾”為“懶”的異體字),如宋代《事物紀原》記載其與曹操設計的欹架相關。
主流含義為古代休息/閱讀器具,其他解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的釋義。
《懶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懶散、懶洋洋、不用心地做事、行動不積極的狀态。
《懶架》的拆分部首為手部部首“⺘”和架部部首“⺬”,共計7個筆畫。
《懶架》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晚,屬于近代漢語詞彙,具體來源尚無确切文獻記載。
在繁體字中,《懶架》的寫法是「懶架」。
由于《懶架》屬于近代漢語詞彙,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沒有《懶架》這個詞。
1. 他整天無所事事,一副懶架模樣。
2. 這些學生總是坐着懶懶地晃來晃去,完全沒有一點懂事的懶架。
1. 懶惰:指行動遲緩,不願意用功或動腦筋的狀态。
2. 遊手好閑:形容人懶散無所事事,沒有工作或學習的狀态。
勤勞:指人努力工作、學習并追求進步的行為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