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的意思、吳牛喘的詳細解釋
吳牛喘的解釋
見“ 吳牛喘月 ”。
詞語分解
- 吳的解釋 吳 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遊一帶:吳鈎(古代吳地出産的一種 * ,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前利害一緻而成為朋友)。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
- 牛喘的解釋 牛因熱而喘氣。 漢 丞相 丙吉 關心農事的典故。《漢書·丙吉傳》:“ 吉 又嘗出,逢清道羣鬭者,死傷橫道, 吉 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裡
網絡擴展解釋
“吳牛喘”是成語“吳牛喘月”的簡稱,源自古代吳地(今江淮一帶)的自然現象,現多用于比喻因疑心或習慣性恐懼而産生的過度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吳地的水牛因長期苦于烈日炙烤,見到月亮時誤以為是太陽,吓得喘息不止。
- 比喻義:
- 因疑心而畏懼:形容人因曾有類似遭遇而對相似事物産生過度恐懼(如例句“地震後如吳牛喘般緊張”)。
- 形容酷熱難耐:借指天氣炎熱(如引李白詩句“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二、典故出處
- 最早記載:漢代應劭《風俗通》提到“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
- 晉代故事:晉臣滿奮因體弱怕風,見到琉璃屏風誤以為透風而蜷縮,被晉武帝調侃“卿猶吳牛見月而喘”。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如“如吳牛喘月般緊張”)。
- 感情色彩:含貶義,強調因過度敏感或缺乏判斷力導緻的反應(提到“疑人戀愛如吳牛喘月”)。
- 近義詞:喘月吳牛、草木皆兵。
四、權威性補充
根據極高權威性網頁(3/7/8/9/10),該成語的語義核心在于“因經驗導緻的誤判”,需注意與單純形容炎熱的語境區分。例如,唐代元稹詩句“夜伴吳牛喘” 更偏向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而現代用法多側重心理層面的比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及《風俗通》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牛喘的意思
吳牛喘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事物遭遇到極其困難而無法喘息,比喻處于極度困難或窘境之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部首口,總筆畫3
牛:部首牛,總筆畫4
喘:部首口,總筆畫12
來源
吳牛喘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四年》,其中記載了吳國的人和牛一起喘息的故事。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處于困境或窘境中的情況。
繁體字
吳牛喘
古時候漢字寫法
無
牛
喘
例句
我們的公司目前處于吳牛喘的狀态,經營困難。
組詞
喘氣、喘息、喘風、牛皮吹大、吳山脫帽、吳木石、吳末蜀初
近義詞
岌岌可危、命懸一線、岌岌不可終日、危如累卵、舉步維艱
反義詞
得心應手、輕松自在、風生水起、喜氣洋洋、順風順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