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op eating and spit out food in mouth] 謂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漢王辍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史記·留侯世家》
“辍食吐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uò shí tǔ b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指因極度悲痛或憤怒而停止進食,甚至吐出已吃下的食物。比喻對不公正或傷害自己的事情感到強烈憤慨,無法容忍。
該成語出自《史記·留侯世家》:
漢王辍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劉邦在吃飯時突然停下,吐出食物,怒罵謀士張良,認為其建議可能誤事。)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辍食吐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停止進食并吐出所吃的食物。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極度憤怒或悲痛的心情,讓人連飯都不想吃。此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情感。
《辍食吐哺》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辍(辶)、食(飠)、吐(口)、哺(口)。它的筆畫數分别是辍(8畫)、食(9畫)、吐(6畫)、哺(10畫)。
據考證,《辍食吐哺》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劉勰所撰寫的《文心雕龍·心書第十二》:“夫未見其懷柔而力勝,而棄之于餍而誘之于溫飽,辍食吐哺。”這裡的“辍食吐哺”意為放棄進食,吐出所吃的食物。
在繁體中,成語《辍食吐哺》的字形保持不變。
成語《辍食吐哺》在古代,其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辍”在古代寫作“輟”;“食”在古代寫作“飠”;“吐”在古代寫作“吐”或“行”;“哺”在古代寫作“齻”。
1. 他在得知自己的親人遭遇不測後,悲憤欲絕,辍食吐哺。
2. 失去了心愛的寵物後,她整日辍食吐哺,傷心得無法入睡。
辍步(停步不前)、吐心(傾吐心聲)、哺育(喂養培育)。
情感激動、心有餘悸、悲痛欲絕。
心平氣和、悲喜交加、食不甘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