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稱 廣東 的一種水上居民。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烏蜑戶》:“ 廣海 採珠之人,懸絙于腰,沉入海中,良久得珠,撼其絙,舶上人挈出之。葬于黿鼉蛟龍之腹者,比比有焉。有司名曰烏蜑戶。蜑,音但。 仁宗 登極,特旨放免。” 清 惠士奇 《送陳秋田先生之官長甯》詩:“邑裡時逢烏蜑戶,居民半是 馬留 人。”
關于“烏蜑戶”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烏蜑戶”是古代對廣東地區一種水上居民的舊稱,屬于蜑族(又稱“疍民”)的一支,以采珠、捕魚為生。
職業特征
據明代陶宗儀《辍耕錄》記載,烏蜑戶常以繩索系腰潛入深海采珠,風險極高,常因遭遇海洋生物或溺水而喪生,因此被官府登記為特殊戶籍。
社會地位
曆史上烏蜑戶長期被視為“賤民”,直到元代仁宗時期才被特赦,免除其特殊戶籍身份。
不同資料對“烏蜑戶”的解釋存在差異:
烏蜑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4個字組成。烏蜑戶的拆分部首為:乙、虍、戶。拆分成筆畫數為12畫。
烏蜑戶隻在《集韻》一書中有記錄,作為甲骨文的一種圖像字,因此很少見于其他文獻中。它的含義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解釋。
由于烏蜑戶的出處較為古老,因此沒有明确的繁體字形。
烏蜑戶的古時漢字寫法可能與甲骨文相關,但具體寫法尚無确切記錄。在當代漢字書寫中,特指烏蜑戶的寫法為:烏蜑戶。
1. 他的家看起來像一個烏蜑戶,深藏在大山中。
2. 在這個城市的邊緣有一個烏蜑戶,幾乎沒有人去過。
烏蜑戶沒有明确的組詞,因為它的含義模糊,與其他詞語關聯較少。
由于烏蜑戶的含義不明确,因此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烏蜑戶的意義模糊,沒有确切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